原创:周末游北京
清乾隆《冰嬉图》局部,张为邦、姚文瀚合画(清乾隆时期),故宫博物院藏。转龙射球。
《冰嬉》
朔风卷地河水冻,新冰一片如砥平。
何人冒寒作冰嬉,炼铁贯韦当行滕。
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铁摩镜行,
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
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
有时故意作攲侧,凌虚取势斜燕轻;
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
数九寒天,京城最火爆的室外表演节目,如果说“皇家冰嬉”表演是第二,没有其它活动敢称第一!
“皇家冰嬉”仅仅是皇帝的娱乐吗?NO!
《冰嬉图》局部,皇帝坐在御制冰床上观看冰嬉表演。
“冰嬉”在《宋史》中就曾有记载,“幸后苑,观冰嬉”。“冰嬉”也称“冰戏”,明朝进入宫廷,清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巅峰。冰嬉最初是如何兴起的,已经无从考察。明朝时,已经被列为体育活动,进入清朝,初期是军队的常规训练项目,到了清乾隆时期,更是定为“国俗”,同时,娱乐表演功能增强,军事训练功能减弱。
但是,对于乾隆而言,冰嬉可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乾隆表达孝心的重要行动,可能也因之定其为“国俗”。史载,每年腊八祈福后,乾隆就会亲自陪同皇太后在悦心殿吃早餐,然后到澄怀堂进茶果,之后登上遐嘱楼赏阅“冰嬉”。
“冰嬉”究竟什么样呢?
清乾隆《冰嬉图》局部,准备出发抢等的冰鞵。
据记载,当时皇帝观赏的冰嬉项目,主要有三种。一是“抢等”,类似现在的速度滑冰,皇帝准备好赏阅后,几百上千人穿着鞋底嵌一铁条的冰鞋开跑,最先跑到皇帝面前者获胜,“前三等”,包括1至9名都有赏赐。
清乾隆《冰嬉图》局部,正在表演双飞舞的冰鞵。
二是滑冰杂技表演,类似现在的花样滑冰。《冰嬉图》就曾展示“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鹞子翻身”、“仙猴献桃”、“童子拜观音”等姿势;还有称为“双飞燕”的双人滑。据记载,现场杂技表演有飞叉、耍刀、弄幡、缘杆、使棒、冰上倒立、叠罗汉等。
冰上蹴鞠
三是“冰上蹴鞠”,就是表演冰上踢球。《帝京岁时纪胜》及其补笺中记载:“冰上蹴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蹴鞠,鞠是球,蹴是踢,在唐代即已产生,而且当时在唐朝都城长安十分兴盛,北京城的蹴鞠就是在唐天宝年间来自长安的商人带来的,距今已经千余年,当时,商人们蹴鞠是为了御寒。明代蹴鞠十分盛行,进入清代,进而形成冰上蹴鞠就不足为奇了。蹴鞠双方互相追逐,得球一方为胜。
参与冰嬉表演的人有多少呢?
从藏于故宫的乾隆年间画家张为邦、姚文翰《冰嬉图》中,可以看出,人数众多。据记载,参加表演的人数,“当时每次名,代表满清8旗。检阅时分为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背心;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背心。
清乾隆《冰嬉图》局部,正在射彩球的冰鞵。
队员背上分别按旗籍插着正黄、正白、镶黄、镶白等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装有冰刀的皮靴。冰场上各立三座插有彩旗的高大的门,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分别从门中穿过,在晶莹的冰场上形成两个云卷形的大圈,场面蔚为大观。”
当年的皇家冰嬉究竟在哪里表演呢?
太液池!据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太液池就是现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北海的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陪着皇太后赏阅冰嬉的地方。
想当年,百姓只能去“后三海”,(什刹海的前海、后海、西海)玩冰嬉。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去北海看冰嬉了。这星期,北海正上演皇家“冰嬉”表演,不过只剩明天一天了。带上父母一起去赏皇帝赏阅过的“冰嬉表演”吧。看看现代“冰嬉”是不是更精彩?
北海公园冰嬉表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