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军回忆俄国苦寒之地极为愚昧落后,刚入白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二战中,德国士兵佩戴暗灰色或灰绿色M35钢盔,这是一款精致的装备,制造起来昂贵而又费力。

这款钢盔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M型,以1.1~1.2毫米厚的光滑钢板制成,有五种尺寸。

年9月,德国士兵戴着出色的M35钢盔投入战争,但后续型号(例如M40和M42)的质量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年的德国钢盔形象还是“作为纳粹士兵的标志流传至今”。

独特的行军靴是一件制式装备,可以追溯到奥托·冯·俾斯麦的普鲁士年代,甚至更早,二战中所有德国战斗步兵穿的这款军靴,使用高品质的黑化牛皮制造。

为提高耐磨性,这款军靴配有双层鞋底,并以35~45颗平头钉加强。靴跟也得到加固,其外缘嵌有一块凹形钢片。

虽说德国士兵的服装和装备总的说来还不错,但一位德国将军却认为这些装备“在夏季过于沉重,士兵很容易汗流決背,结果口干舌燥,很快就变得浑身布满污垢”。

指挥官决心保持严格的纪律,部队进入苏联的最初几天,尽管烈日炎炎,可是士兵们不能解开衣扣,就连最上面的扣子也不行。

例如,第23步兵师第9步兵团徒步行军的步兵直到年7月4日才获准解开衣扣。

但第26步兵师第77步兵团一名一等兵在他未发表的战后回忆录中称,这项微不足道的仁慈措施没给不断跋涉的步兵带来丝毫宽慰:

“我们冒着酷暑不断向前行进,年6月25日攻入马廖波尔。我们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各座村庄到处飘扬着反万字旗,天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弄到这些旗帜的,动作为何能这么快。我们这些德国士兵不停地吃喝着他们提供的食物和饮料。”

“行军随后继续进行,从清晨5点持续到傍晚17-18点。从天而降的炽烈阳光无情地燃烧着。”

“行军途中几乎不允许任何放松,只批准我们解开军装最上面的扣子,一行行汗水从我们脸上滚落。”

“每迈出一步,我们都在土路上扬起灰尘,如果汽车从旁边驶过,我们会被尘埃云吞没。简言之,我们浑身上下污秽不堪,汗水和脸上的灰尘混杂在一起,形成一幅灰色面具。”

“但我们不得不继续跋涉,哪怕我们的舌头已黏在上颚上。这是因为我们作为摩托化部队身后的第一个步兵师,必须紧紧跟上他们。”

许多士兵脱掉厚重的羊毛军装,换上分量更轻的橄榄绿操练服,这让他们松了口气。每个步兵在基础训练期间都配发了操练服,干体力活、清理武器,或者从事其他有可能弄脏军装的工作时就穿上它。

操练服的纽扣在正面(5颗),配有关门领和两个没有纽扣的下口袋,上衣和裤子都用亚麻布制成。

置身东线的德国军队的口粮需求量相当巨大。满编的第6步兵师每天需要的食物配给约为30吨,其他师的需求无疑与之类似。

虽然存在如此巨大的需求,但是德国后勤人员的战前规划却设想东线陆军应该尽可能地依靠当地粮食自给自足,哪怕这意味着数百万俄国百姓会被饿死。

因此,每个集团军群都建起储存、分发各种缴获物资的特别中心。

尽管如此,相关情况经常证明,就地获得谷物、牲畜、食物和供马匹食用的饲料比预期更加困难。

在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中首当其冲的白俄罗斯,拿破仑时代就是一片贫瘠的农业区,到年依然原始、落后。

许多德国士兵在他们的日记和家书中抱怨行军途中水果和蔬菜的稀缺。

年8月29日,第6步兵师的军医海因里希·哈佩在日记中大吐苦水:“俄国是一片单调乏味、愚昧落后、遭受奴役的土地!这里唯一的农作物是粮食。没有水果,没有蔬菜,这里的民众生活在最贫困的条件下。”

第6步兵师另一名士兵回忆道:“在法国,我们每天谈论的大多是姑娘,而在俄国,我们主要谈论食物。”

实际上,“蔬菜种植一般仅限于小块菜地,只能勉强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而水果在南方才有,数量也很有限。”

第14摩步师一名老兵回忆投入对苏战局几个月后的情形时说:

“吃点水果或新鲜蔬菜的愿望促使我们走向一座座房屋的小菜园。穿越俄国的整个行程中,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棵果树,夏季没有樱桃、草莓、醋栗或黑加仑,秋季没有苹果、梨子或李子。(俄国中北部的)气候可能不适合种植这些。当地居民房屋周围的小菜园里只种植土豆、卷心菜、黄瓜和洋葱,他们仅凭这些食物过冬。我们在这里没见过其他的蔬菜或水果。”

苏联的焦土政策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的食物和饲料贮存,后撤中的俄国人把大量粮食付之一炬并炸毁许多农具,还带走一些谷物和集体农场的大部分牲畜。

虽然存在这些不利条件,但德国侵略者年夏季还是从当地获得了他们需要的大部分食物补给,并以同样的方式为他们的马匹弄到饲料。

整个东线的德国士兵都有一项常规消遣,他们或单独,或三五成群地在乡村和当地村庄搜寻鸡蛋、牛奶、家禽、牲畜和其他食物,以此改善他们通常都很寡淡的伙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