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戏曲传统戏衣盔帽鞋靴种类梨园清

戏曲服装之一。为扮演帝王将相的官服。圆领大襟大袖(水袖),前后身及两袖均绣龙纹(团龙、行龙、飞龙均可),下摆及袖口绣水纹(立水、平水均可,即所谓海水江涯),后有摆两块,有水袖。为缎料制成,分上五色、下五色。上五色例如皇帝穿黄色,老将忠臣多穿白色、红色,武将中红脸者多穿绿色,戴白满的老臣多穿占铜色。其他人物穿下五色,例如较年轻者穿粉红色或湖色,反面人物穿紫色、酱色,官位略低者穿蓝色等。穿时腰围玉带,配合相应的盔帽、靴鞋。女蟒与男蟒大致相同,绣龙或彩凤,长仅及膝,下露裙。穿时加云肩。官家命妇、小姐穿红蟒。皇家后妃、公主穿黄蟒。老年贵妇穿香色蟒,素服时穿白蟒。

帔(旧称披风)

为帝王将相、豪绅穿用的常服。为剧中夫妻同时穿用的称对帔。对襟,左右胯下开衩、满绣团花(寿字,或龙、鹤、鹿、花卉等均依人物身份选用)。缎质或绸质均有。团花有十二团、十八团不等,颜色有红、黄、蓝、黑、紫等。色彩的选用依据人物的身份,大体与蟒的色彩分配相同。此外红帔常用于官宦豪门子弟结婚之男女礼服,老年人多用蓝帔,文人和普通人多用天青帔。女帔长仅及膝,下露裙,色彩较男帔鲜艳,色彩分配与男帔近似。未嫁的小姐穿闺门帔,亦称软帔,丝质、绸质等软料均可,有绣花及素色各种不一,通常有大红、粉红、淡青、淡绿等,用雪青色常寓贬义。按照剧中人所处历史时代特色,绣以专门设计的纹样者,水袖较短,称占装帔或改良帔。

褶子

传统戏用途最广者,文武、贵贱、男女老少均可穿用。一般分硬软两种,男女各异,男褶子大领大襟,长及足,有水袖多为文角所用,唯硬花褶子与武角色的开氅用途相通。男用硬花褶子分上五色、下五色,缎质,以彩线绣鸟、兽、花草纹样。上五色多为官府人或豪门子弟穿用,用法与开氅同。下五色多为侠客、绿林穿用。

官衣

为中级以下文官公服。缎质,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只在胸、背部缀方形的补子,上绣仙鹤等纹样,各品级的花纹不同。官衣色彩按官阶,品级分为紫、红、蓝、黑或月白等色。通常知府、进士、状元用红色,知县、谋士等用蓝色,月白色又称学士衣,李白等穿用。黑色官衣没有补子,为门官等人穿用。女官衣略短,无摆,有红色、香色两种,穿时扎丝绦或软带。

云肩

戏曲服装的附件。穿蟒和宫衣的女角色,必加云肩,有时穿帔也加云肩。云肩用各色缎料,平金或绣花,周围钩云图案,缀红或五色穗,皇家缀黄穗,宫娥等用比云肩小些的如(云肩)意肩,周围如云头。

水袖

戏曲服装的附件。即在蟒、帔、开氅、官衣、褶子等服装的袖端衬缀的白绸,大都比袖长出1尺左右,长短不一。舞动时如水波状,故名。可能是明代服装套袖的夸张。水袖动作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

戏曲服装的附件。有玉带(为硬质、圈形,外镶玉块若干,为穿鳞及官衣时所带,男女均用),鸾带(也称大带,宽4寸,端有排须穗,穿箭衣及英雄衣等用此,有黄、黑、白、红、蓝、紫各色),丝绦(两端有穗,为短打戏中束腰、束胸用,还可用来扎靠),花扣带(与鸾带同,两面绣花,短打衣及箭衣均用)等。

又称甲。圆领,紧袖,另有靠领,称三尖领,靠身分前后两片,俄制,满绣鱼鳞纹,腹部绣一大虎头,称靠肚,有左右护腿两块,称靠牌子,也叫靠腿。背后有虎头皮壳,称背虎壳,皮壳内插三角形小旗四面,称靠旗。用靠旗的称为旗靠硬靠。不用靠旗的称便靠软靠。女靠式样大体与男靠相同,靠身下缀彩带若干,内衬战裙(白色或淡青色)。靠以彩缎制成,分上五色,下五色,分别穿用于各种不同等级、身份和性格的角色。

马褂

圆领、对襟、敞袖,长2尺许,绣服下有摆,下绣麒麟、狮虎等走兽,衣四边镶有花边。与箭衣合用。原只有皇帝穿黄色,将官穿黑色,后又有白、绿、红各色,多为了色彩调剂,较为随便。

打衣

亦称英雄衣抱衣抱裤,紧袖,长仅半身,下边衬白绸或淡色绸走水两层。有各色及花素之分。为剧中短打武生行当的服装。一般多为各色缎质并绣花,老年英雄多用占铜色,均为衣裤同色。女英雄衣需另系裙子或下甲两片。官兵穿的称上手衣,净黄色无走水。敌兵、寨丁等穿的称下手衣,黑色无走水。上手衣和下手衣均不绣花,衣裤同色。

唐帽

戏曲盔头之一。即皇帽、王帽。帽形微圆,后部似元宝。黑底或金黄底,有金色龙纹,缀黄绒球及珠饰若干,左右耳际垂黄色大丝穗,后有朝天翅两根。是皇帝的专用冠帽。

九龙冠

戏曲盔头之一。冠形圆,后部略高,黄缎云纹,前有金色软龙一对,正中顶前饰黄色大绒球,周缀大小珠饰,左右有穗,后有金色朝天翅两根。因全冠共饰九龙,故称九龙冠,为扮演帝王专用。

凤冠

戏曲盔头之一。满缀珠饰,顶前部及两翼有金凤,额前垂珠串,后有抱纂,缀网络排穗,左右无大穗。称为大风冠,是后妃、公主、命妇的礼冠,官宦的千金小姐,也可用之。也可做吉服的礼冠。若娘娘与公主同时在场,则公主用。半凤冠,又名花旦凤冠,这种凤冠比大风冠略简单些,后有后兜(披风),左右垂大黄丝穗。老旦用凤冠较前两种更小、更简单,为全金色,无大穗及鬓部风饰,前垂珠串略小。

紫金冠

盔圈前部为大额子,顶部为多子盔,中部与盔顶连接,缀珠饰、绒球,有硬龙翅垂鬓,后缀排须网穗。有金、银两种颜色。此冠专为皇太子佩戴,大太子用金,二太子用银,故又称太子盔,少年英雄也可戴此冠,但需加翎子,如周瑜、吕布等。

驸马套翅

戏曲盔头之一。金色半圆形盔圈,饰金龙、珠花、绒球,左右鬓翅下各垂大穗。扮驸马者在纱帽上加套此盔圈,若为外邦招为驸马,则再加雉尾一对。

纱帽

戏曲盔头之一。黑色圆形,前低后高。左右有翅,一般分方翅、圆翅、尖翅。地位较高或为人刚正者用方翅,地位较低或且行文官用圆翅,净行官员多用尖翅。判官的专用纱帽为红色尖翅,上缀金彩花,前插大绒球。纱帽无翅者称沙锅浅,为扮谋上所戴。

员外巾

戏曲盔头之一。方形,缎质绣团寿,两后侧有小披挂,后有飘带两根。为扮员外者所戴。

鸭尾巾

戏曲盔头之一。巾后有椭圆形板,板周缀厚密绒毛如鸭尾,额部缀白玉一方。全帽一色无绣花。多为店主、商人所戴,通常有黑、白、宝蓝各色,古铜色为老年人所戴,《白蛇传》的许仙专用的鸭尾山略小,为月白色,称许仙中。

翎子

戏曲盔头饰物之一,又称雉尾。为野鸡尾毛制成,长约五六尺,短约一二尺。主要用于英武角色作为盔帽上的装饰,以加强表演,增加舞姿的美感和表现力。戏曲演员耍翎子的翎子功是传统基本功之一。

狐尾

戏曲盔头饰物之一。因形似狐尾而得名。用时系于冠下,垂两肩前,经腋下系于身后。外邦将领及起义军首领多佩带。狐尾并与翎子一起用,但用翎子者不一定用狐尾。

甩发

戏曲盔头之一。为顶心一缕假发,在角色表演丢盔、落帽时露出。是男角色用来表达急切情绪的媒介,称甩发功,是戏曲基本功之一。

鬼发

戏曲盔头附件之一。戏曲中表示亡人鬼魂的化妆装饰物。即两绺白纸穗垂于两鬓或只垂单鬓,垂单鬓的男在左,女在右。

夫子履

又名福字履。近似的还有云履如意履,三种样式接近,都是缎面,高丽纸厚底,夫子履和云履的鞋面绣层层云形,云履比夫子履的鞋底稍厚。如意履在鞋前有如意头儿。夫子履应用广泛,凡读书人和老旦行当多穿此鞋。如意履多为富家读书人和受尊重的长者所穿用。云履多为道士所穿。

厚底靴

又称高方。靴筒很高,高低不等,底的厚度2寸至4寸不等,是用高丽纸一层层糊的,底面有薄皮底,线纳耐磨,周敷白粉。厚底靴的依据是古代文官武将的官靴,加厚靴底是为了早年多为露天演出,便于使众多的观者看清。另外是弥补演员的身材,使表演雄壮威武,穿高穿低无一定限制。其色彩以黑色为最普通,也有其他杂色。关羽的厚底靴较特殊,是绿缎绣花,靴尖饰虎头。4寸厚的厚底靴较少使用,例如钟馗、巨灵神穿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