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水城河畔,杨柳依依,步步是景。市民们或木凳上小憩,或三五成群拍照,徜徉在青山绿水间,惬意舒畅。
水城河综合治理项目是六盘水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排全省第三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蔡家明住在钟山区地质队家属小区,她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傍晚在小区散步。“过去小区路面坑洼,花坛里杂草丛生,没有散步的兴致,自从小区改造后,路面变成了沥青路,绿化带也清清爽爽,现在越住越舒心。”蔡家明说。
年,地质队家属小区被列入“三供一业”改造名单,1年多时间里,街道对小区的卫生环境、道路、屋面及管网等进行了系统改造。如今,小区里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两边整齐停放着车辆。
六盘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加快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持续强化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不断解决重物轻人、重建轻管和重投轻产问题,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在着力改善城镇建设品质的同时,六盘水以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在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大数据物流园,许多群众在这里实现就近就业。园区内的贵州旭驰鞋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吴登香认真地做着鞋底贴烫底皮的工作。
“她工作很认真,带着午饭来吃,吃完接着工作。”吴登香的同事刘珍群告诉记者。
45岁的吴登香从小便口不能言,过去一直在家干农活。年,吴登香一家从金盆乡银盘村搬到钟山区水月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里小区。为帮助吴登香一家增加收入,年,社区推荐吴登香到旭驰鞋业扶贫车间工作,从最初的不熟练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吴登香每月已经能拿到余元工资。她比划着告诉记者,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所以非常珍惜。
为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这一目标,同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六盘水市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设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业。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人互动。“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62万人,其中有10万余人搬到城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84万人。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六盘水还立足实际,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探索一条符合规律、契合实际的乡村发展新路子,形成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走在夜幕降临的六枝特区郎岱古镇里,各色灯光绚烂多彩,古朴的青石路上人来人往,说笑声、烧烤香味让这里充满了烟火气……
近年来,郎岱镇按照“一镇一貌,各具特色”的理念,深入提炼夜郎文化元素,依托传统民居特色,实现镇区沿街建筑体量、色彩协调统一;强化绿色理念,提升城镇环境;实施镇村联动,建设美丽乡村。美景引客来,随着郎岱镇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搭上“乡村游”快车,腰包越来越鼓。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六盘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借助独特的夏季凉爽气候优势以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三线”文化,该市持续打造水城百车河、六枝岩脚、盘州娘娘山、钟山“三线”古镇等一批山地特色旅游小镇,着力构建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生态宜居及休闲避暑度假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满城青山叠翠湖”,实现“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生态绿都”的华丽转身。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六盘水以建设幸福六盘水为统领,坚持特色就是竞争力、产业就是生命力、服务就是吸引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具有六盘水特色的“三地同城、城乡融合、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冰洁编辑黄瑶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