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年以来的调整更多是短期因素的干扰。今年以来市场在多重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持续调整,市场节奏的改变需要投资者更快的适应。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再次反复成为压制市场的外部因素。投资者去年底相对高的预期回报,在持续的调整后发生反转,带来了市场的调整。长期视角来看以上因素更多是短期因素的干扰,而投资者预期回报的下降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2、市场的调整更多体现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当不确定性增加时,风险补偿溢价就会提升,带来股价的调整和估值水平的下降。年初以来市场面临较大调整,直至当下尚无法对后续扰动因素何时结束给出明确的判断,投资者面临一定回撤后会重新思考过去的投资模式,做出新的应对。理性的客观投资者需要以长期的视角对每个主要影响因素给出大概率的判断,概率的高低决定了未来的收益水平。
3、关于疫情和短期大宗商品的预期差。今年是国内疫情管控难度较大的一年,病毒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防疫难度大幅提升。同时特效药和医疗资源的储备成为应对疫情的关键,如何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保证经济的稳定向上,需要共同面对和应对。大宗商品在库存较低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边际扰动价格波动明显增大,而在流动性整体仍旧宽裕的背景下,商品市场更容易被资金所主导,供需因素影响反而转弱。短期的认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4、长期维度来看改变节奏不改变结果。互联网时代研究效率大幅提升,细颗粒度的研究必将放大短期边际变化的影响。在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也让投资者陷入细节探索中。长期维度来看短期影响因素的变化会使节奏会有所改变但结果大概率不会轻易发生改变。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长期因素,应该避免短期过度放大和中期淡忘。
01
一季度市场回顾
市场持续调整,低估值领域表现相对较好
景气度变化决定行业表现差异,分化仍是主角
一季度各行业分化十分明显,结构化行情延续,煤炭、房地产和综合板块表现相对较好,电子、国防军工和汽车板块表现较弱。
今年以来市场走势仍处于分化状态,上游周期品和稳增长预期的板块表现相对较好。而受损于上游资源品上涨的制造业和需求乏力的其他板块均表现较差。
综合来看,一季度市场整体较差。少部分领域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整体上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回落,市场预期处于低位。
陆股通、两融余额处于流出状态从陆股通的数据来看,美国加息预期和中概股问题导致外资短期快速留出。但随着中概股问题的逐渐解决市场担忧降低,净流出金额逐渐减少。
两融数据上看,去年四季度以来两融余额处于持续流出状态,一季度这一状况仍在持续。
整体上看,陆股通和两融余额的持续流出代表了市场上部分投资者相对谨慎的市场判断。后续能否有所改变需要进一步跟踪。
02
跨市场比较
地缘政治和高通胀预期导致全球市场整体表现较弱
全球重要指数一季度整体表现较弱,俄乌冲突导致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带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投资者通胀预期快速提升。今年以来各个主要金融市场的指数涨跌差距明显。基本面和政策面成为影响走势的重要因素。中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市场对经济的复苏强度预期降低,但对流动性宽松寄予了太多预期。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其他商品走势一般
????一季度商品价格表现差距较大,能源价格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出现大幅度上涨,带动了整个相关产业链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整体较为一般。商品层面的分化也在加剧。
今年以来商品整体走势受到流动性宽松影响波动加大,供给不足的预期成为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流动性宽松对商品价格有支撑,同时商品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增速的影响,后续仍要进一步跟踪经济走势,商品价格趋势才会逐渐明朗。
03
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