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人人都是侦探

刑事案件的侦破总是那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紧张刺激。侦查破案的魅力在于其解谜的过程——侦查人员通过大量的内查外调,运用了各种技术、策略和手段,最终找到了罪犯。这就如同层层剥笋: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最后直达中心。因为是解谜,所以,对于侦查员而言,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智力、技术和经验的一种测验,正因为如此,侦查破案的过程有时就显得扑朔迷离、悬念丛生而又惊险刺激。我想,这也是许多年轻人向往刑警这个职业的原因之一吧。

从侦查的角度来看,刑事案件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案件发生后不久就知道作案人是谁。比如,大部分的故意伤害案件,公共场合、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杀人案,部分因恋爱、婚姻引起的激情杀人案以及案犯作案后自行投案自首的案件,等等。对于这一类案件,侦查员需要搞清楚的是案犯作案的动机及其作案的过程,如果案犯在逃,则要将其缉拿归案。第二种类型,是案件发生以后,并不知道谁是作案人。这是公安机关经常碰到的一类案件。比如,大量的盗窃案、诈骗案、抢劫案、强奸案、谋杀案等,这就需要侦查员去解“谜”。这其中的大部分案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后,就能查清案情,找到罪犯,但也有少数案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侦破,从而成为“冷案”“悬案”。这些陈年积案经过不断努力,也可能在案发多年后被破获。第三种类型,是在案件发生后,由于被害人未及时报案等多种原因,侦查机关无法了解犯罪的具体情况,因而无法立案侦查,形成“隐案”。比如,广州“毒保姆”何天带杀害雇主何某某案,侦查中发现何天带以类似方式杀害另外9位老人,但因被害人家属未能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死者尸体已经火化等因素,导致关键证据缺失,检察机关最终只就这一起案件提起公诉。

千百年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集中体现在犯罪与侦查之中。作案人为了实施犯罪、逃避惩罚,总是绞尽脑汁。选择最合适的作案时机、作案手段和作案工具,制造自己不在现场的证明,嫁祸于人、雇凶杀人、销毁证据、制造假象……一句话,侦查领域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罪犯已经把它用到了极致!而古今中外的侦探们与之斗智斗勇,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篇章!那么,侦查破案究竟靠什么呢?通过对千百起案件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侦查破案的主要方法,那就是靠严密的逻辑推理、先进的刑侦科技、独到的侦查谋略、丰富的侦查经验、内部的协同作战、群众的大力支持……当然,有时也要靠运气。”

侦破案件需要的是

逻辑推理分析判断

——一个逻辑学家能凭一滴水推测出大西洋或尼亚加拉瀑布的存在。整个生活其实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只要看到了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也就知道了。

科学证据无懈可击

——科学证据可以让罪犯显形——你可以保持沉默,也可以死不认账,但即使零口供,法官照样可以判你死刑!

高新科技大显神威

——科技是第一破案力。通过一根毛发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出一个人的行踪、通过DNA-Y染色体找人、蚊子血破案、运用大数据分析破案……科技的力量,往往成为破案的关键。

微量物证细节破案

——细节决定成败!一根毛发、一滴血迹、一棵草籽、一点微量油漆、一点鞋底的尘土,都有可能提示犯罪现场与作案人的信息。

侦查谋略综合手段

——任何一起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往往就是侦查与反侦查、揭露与反揭露、查证与反查证的尖锐斗争。侦查谋略作为一种心战、智战,强调的是与犯罪嫌疑人“斗智”而不是“斗勇”。

依靠群众公民参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目击者的陈述也许对侦破某一案件至关重要。

心理痕迹破解谜团

——狡猾的罪犯也许在现场没有留下更多的物质痕迹,但其心理痕迹却永远无法抹去……

错案背后值得总结

——冤枉一个人的结果是放纵了另外一个人而让他继续作恶。作为侦查人员,在侦查案件中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求证”,最终一定要凭证据说话。

即使你没有学过侦查学,但只要你的分析判断能力特别强,你就具备了当侦探的潜质。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讲道,即使是小孩子的心智里也存在法律价值和法律情感。他举例说,一个小孩说:“这玩具是我的。”——这里面隐含了产权法思想;“你答应过我的。”——这句话隐含了契约法思想;“他占了轮到我的机会”——这隐含了侵权法思想;“爸爸说我可以玩的”——这简直就是宪法思想了。那么,作为侦查破案,通常我们总觉得专业而又神秘,其实,侦查破案的一些基本思路,不过就是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而这种能力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你没有学过侦查学,但只要你的分析判断能力特别强,你就具备了当侦探的潜质。就像传说中的福尔摩斯,他首先是有过人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丰富的知识,而随着他办案数量的增加,他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最后就有一种被称为“直觉”的东西出现了,这个时候,他已成为人们眼中的“神探”。当然,话说回来,在现代侦查破案中,逻辑推理与分析判断只是侦破方法之一,许多的案件还必须借助于专门的刑事技术和手段,这些是需要专业人士去完成的,另外,现代侦查十分强调侦查协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也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所能完成的,作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是绝不能动摇的,而侦查破案的一些基本原理,则源于生活中的方法与经验。

几年前,网上曾流传一则名为《我是如何推理出王珞丹住址的》的帖子,发帖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罗某,他根据王珞丹微博中的两张照片及相关信息,利用GoogleEarth等工具,在短短40分钟之内,就推断出王珞丹的家庭住址。公开暴露他人隐私是法律不允许的,罗某称,他分析出王珞丹的家庭住址后,并未向外界曝光,因为当时她还住在该小区。一年多以后了,他骑车路过那里,看到大大的窗户玻璃上贴着招租的广告,便知道她已搬家,此后,他将之前分析推理出她住址的过程说出来给网友听,也提醒网友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将相关的个人资料发布到网络中,否则,他人可以轻易地判断出你的相关情况。

那么,罗某是如何根据王珞丹自己公开的信息来分析判断的呢?

他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分析出王珞丹的家庭地址。

第一步:信息获取

先在百度上搜索到了王珞丹的博客和微博,并对其上的信息进行筛选,获得了她发到微博上的两张比较有价值的图片。这两张图片,是从她家里往外拍的照片。表面上看,这是两张极为普通的照片,或许浏览者不会过多地注意,而实际上,这两张图片所传递的信息已足以推理出她家的位置。具体分析理由如下:

第一,从风格上来看,她家所在的小区是西式的,但是从她家(或她租的房子)的玻璃框发黄而且有不可擦掉的污垢等情况判断,这个小区建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第二,从房间正对的大楼来看,她住顶层。

第三,从第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小区中间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从第二张照片可以看到被挡住的第三个正方形花坛,地势由高到低,阶梯排列。也就是说,综合在一起考虑,从俯视图上来看,小区在一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花坛。这一点很重要。

第四,这三个花坛不尽相同,左数第一个和第三个是里面外面都有植被,中间那个里面没有植被只有外面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我们将看到在一片较为空旷的区域的一条直线上,看到三个正方形边框,其中两个被绿色包围、填充,中间那个被绿色包围,中间有投射下的部分阴影。

第五,正方形连线的一段是一个俯视图为长方形的拱门建筑。

第二步:区域筛选

打开GoogleEarth,截取一张北京城区的俯视图,将其划分为A-I九个区域。划分方式按照四环为标准的,也就是E区域的边界便是四环。但这仅仅是一张大比例的俯视图,放大比例尺之后,每一个区域都够浏览几个小时。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一排除这些待选区域,有的区域无法立即排除,需要在其他某个关联区域被排除掉之后才能够排除。

如何排除非关联区域呢?

1.在她的微博上,罗某注意到有这样一条内容:“四环堵死了,联排迟到了。”联排需要到城里的摄影棚去,而她堵车堵在四环,时间是下午1点50分左右,刚好是从家里吃过午饭往摄制组赶的时间,说明她家不在四环以内。虽然不够充分,但极有可能是这样的。在她另一条微博里,她提到,“演出这么多年,还没有在北京中心地带买一套房子”便是佐证。因此排除E区域。

2.另一条微博是这样的:“爸爸送我和小6去给《无人驾驶》配音,光顾着看微博留言,忘记给老爸指路,车都开到中关村了!(爸爸开始唠叨,我说开导航吧)”——这说明平时他们居住的地区离中关村很远,另外,对中关村这一带并不熟悉,所以才需要导航。因此排除中关村所在的区域D。同时,关联区域A也随即排除,因为如果他们居住在区域A,那么只要进城就势必要途径中关村。

3.区域B和区域F罗某曾经居住过,他对那附近较为了解,不存在图片中这样的小区,所以排除区域B和区域F。

4.下面还剩区域C和区域G、H、I。罗某决定将着眼点投向区域C,并不是因为有确凿的证据,而是基于以下几点因素:

(1)百度搜索四环堵车路段,最常见的是北四环和东四环。

(2)北京南部开发较晚,多为新建高层小区商品房,而从照片中分析,无论是从小区的建造年代还是楼房层数都不大符合这一带建筑的一般特点。

(3)王珞丹微博称:“患了严重的痢疾,20分钟后赶医院。”——这医院。剩下区域中排除开发晚、多为新建高层小区的南城区域。

基于以上这几点因素,罗某认为C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如果C区域没有,再对G、H、I三区域进行搜索。

第三步:搜索

在GoogleEarth上截取了一张C区域的俯视图,局部放大之后发现图片中间左部的三个正方形区域以及边上的那个长方形区域,与小区的模拟图大致相似,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王珞丹当时居住的小区。

第四步:实地检验

亲自去趟该小区,对比王珞丹所拍摄的照片,确定是所寻找的目标小区。罗某说,他分析推理加搜索的全部过程,前后只用时四十多分钟,其中信息采集、分析推理占了较长时间,二十分钟左右,搜索也接近二十分钟。

通过此事,我们要提醒大家,在发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