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信证券杨林刘子栋)
1橡胶助剂行业龙头,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成立于年,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中国橡胶助剂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橡胶助剂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公司在产品规模和品类方面均领先同行,公司现有阳谷、东营两大生产基地,总产能为20万吨左右,产品涵盖硫化助剂体系、加工助剂体系、胶母粒体系和防护体系四大体系,包括防焦剂CTP、不溶性硫磺、胶母粒、促进剂NS、促进剂CBS、微晶石蜡、均匀剂等品种,是全球橡胶助剂产品序列最齐全的供应商之一。
在产能方面,公司现有硫化助剂体系产能10万吨,主要包括不溶性硫磺、促进剂等产品,其中4万吨连续法不溶性硫磺产能于今年10月投产,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加工助剂体系产能5.5万吨,主要包括防焦剂、树脂、均匀剂等加工助剂,目前防焦剂正在进行产区搬迁升级工作,有望于明年投产;
防护体系产能2.5万吨,主要包括微晶石蜡等,产能一直维持较高负荷;胶母粒体系产能2万吨,主要包括预分散胶母粒等,产能负荷比较稳定,主要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此外,公司重视研发,计划于-年建设中试基地,致力于橡胶助剂、高分子材料助剂、新能源材料添加剂、大健康等四个研究方向。
目前在研发新型防老剂,计划年底建成吨级中试生产示范线;研发硅烷偶联剂,投资建设6.5万吨硅烷偶联剂,预计年投产,投资建设4万吨三氯氢硅,完善产业链布局;研发锂电新能源相关助剂,计划年底完成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中试试验;研发大健康领域的新品种,计划年底完成硫辛酸中试研究。
自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国内橡胶助剂落后产能不断淘汰,产业格局的优化推动了龙头企业的业绩提升,公司在-年期间发展迅猛,营业收入CAGR=34.27%,净利润CAGR=.12%。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下游轮胎市场需求表现低迷,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利润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但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全球轮胎市场的刚性需求复苏,公司在年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同比+39.21%,净利润同比+.73%。
年前三季度,在部分产品产销、价格提升的推动下,公司实现营收26.97亿元,同比+34.68%;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78.21%。
分产品来看,公司产品以硫化助剂体系和加工助剂体系为主,年二者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1.91%和39.44%。
但二者毛利率差别较大,加工助剂体系平均毛利率高达31.75%,盈利能力最强;硫化助剂体系毛利率仅为12.83%,主要因为促进剂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企业定价话语权较弱。
在硫化助剂体系中,不溶性硫磺产品毛利率水平相对更高,因此随着该产品新增产能的爬坡,公司硫化助剂体系的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高。
公司坚持产品多元化发展,产品序列丰富,是全球橡胶助剂产品序列最齐全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技术服务方面均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一度被评为“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阳谷华泰”品牌在橡胶助剂市场享有卓越的声誉,被评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与国内外头部轮胎公司深度合作,主要客户为国内外大中型轮胎企业,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际著名轮胎企业和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轮胎企业。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际控制人是王传华家族,王传华、尹月荣、王文博三人合计直接控制公司38.45%的股份,其中第一大股东王传华为公司创始人,尹月荣为其配偶,王文博为二人之子。
公司对外投资9家子公司,子公司分工明确,构建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橡实化学主要从事技术研发;戴瑞克新材料是公司东营基地的运营主体;华泰健康科技布局大健康领域;华泰进出口主要从事公司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华泰新材料公司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销售;特硅新材料公司从事精细化学品与有机硅中间体生产与销售;位于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的三家子公司负责境外产品销售及贸易。
2橡胶助剂市场规模扩大,景气度有望持续
橡胶助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
橡胶助剂是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加工成橡胶制品过程中添加的,用于赋予橡胶制品使用性能、保证橡胶制品使用寿命、改善橡胶胶料加工性能的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总称。
橡胶助剂通过与橡胶生胶进行科学配比,可以赋予橡胶制品高强度、高弹性、耐老化、耐磨耗、耐高温、耐低温、消音等性能。
橡胶助剂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基础化工行业,主要有环己烷、苯酐、苯胺、叔丁胺、脂肪酸、氧化锌、蜡等。
橡胶助剂下游为各类橡胶制品,包括轮胎、橡胶软管、橡胶带、橡胶薄片、橡胶鞋底、密封件等,其中70%需求用于轮胎工业,在轮胎外胎的生产中大约占有9%的成本。
促进剂和防老剂作为橡胶助剂的主要品种,年二者产量分别约占总产量的26.8%和31.1%。促进剂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环己胺、橡胶促进剂、液碱和液氯;防老剂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苯胺和丙酮。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测算,中国橡胶助剂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全球产量超过70%集中在中国,主要厂商包括尚舜化工、圣奥化学、阳谷华泰、彤程新材、科迈化工等,产品主要以促进剂、防老剂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高技术含量产品产能不足。
国外橡胶助剂行业总体专注于生产“小而精”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不溶性硫磺和橡胶用树脂这两类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橡胶助剂总产量占全球产量比重不足30%,厂商主要以美国福莱克斯、美国科聚亚、德国朗盛化学和捷克爱格富集团为主。
橡胶助剂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景气度有望维持
年新《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
需求端,虽然下游汽车行业产销量受到疫情影响,但轮胎核心需求来自于替换市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轮胎需求端稳定,进而保证橡胶助剂需求端稳定,并且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为橡胶助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欧美能源价格上涨及海运费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橡胶助剂的出口也在不断提升。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未来橡胶助剂行业仍然维持较好的景气度,并且在环保要求提升和产能升级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话语权在不断扩大。
1)供给端:环保政策趋紧,利好龙头企业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助剂供应国之一,早在年,中国橡胶助剂产量就达到全球产能的70%以上,此后产能呈现出不断向国内集中的趋势,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产品种类分布相对合理、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橡胶助剂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国内的产能不断向少数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统计,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10亿元以上的有2家,5亿元以上的有8家,其中阳谷华泰、彤程新材、中化圣奥、科迈化工、尚舜化工等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橡胶助剂企业。
未来橡胶助剂行业集中度还将不断提升,《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提出,到年CR10销售收入占比要达到75%以上。
自年以来,龙头企业持续扩产,除阳谷华泰外,彤程新材、圣奥化学、科迈化工等均有项目扩建。与此同时,虽然一些小规模企业的项目也陆续在-年投产,但由于投产规模较小,对行业影响不大。总体来看,产能加快向龙头集中。
橡胶助剂行业产能之所以向大规模助剂生产厂商聚拢,主要归结于环保政策趋紧。
自年《环境保护法》修订以来,随着国家对化工行业环保问题日趋重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环保核查力度大大加强,行业竞争形势出现一定变化。一方面,行业投资壁垒提高。
环保要求趋严以及轮胎绿色化浪潮兴起对橡胶助剂绿色化、高性能化和系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只有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橡胶助剂生产企业,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持续投入设备、技术、人力,满足行业对环保标准、安全标准及产业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
阳谷华泰建造同量级的防焦剂CTP在年和年投资额相差接近万元;彤程新材年产吨橡胶助剂扩建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14.45%。另一方面,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
随着橡胶助剂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产品绿色化率的提升,环保治理不达标、运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尤其对于竞争较为充分的促进剂和防老剂的落后产能将加快退出市场。
除环保政策外,国内也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推动橡胶助剂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将新型环保型橡胶助剂、加工型助剂、复合型橡胶助剂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鼓励清洁生产工艺的普及,号召淘汰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总体来看,未来橡胶助剂行业在环保要求不断提升下将持续升级,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将更加受益。
2)需求端:汽车保有量带动下需求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带来新的机遇
橡胶助剂下游市场主要面向各类橡胶制品生产企业,用于制造轮胎、橡胶软管、橡胶带、橡胶薄片和橡胶鞋底等,其中,70%以上的橡胶助剂用于轮胎和汽车用橡胶制品,因此二者的需求情况基本决定了橡胶助剂的需求情况。
进入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及效果明显好于国外,并且橡胶助剂下游轮胎、汽车行业在年下半年开始强力反弹,有效地刺激和带动了橡胶助剂的生产与销售,预计未来橡胶助剂需求端将保持稳定增长。
轮胎需求分两个部分:配套市场和替换市场,分别对应汽车的新车市场和存量市场。
其中替换市场占比约75%,配套市场占比约25%,替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轿车对于半钢胎的配套数约为5条,半钢胎的替换周期约为4年,载重胎和工程胎对于全钢胎的配套数约为4-22条,全钢胎的替换周期约为0.7-3.5年。
从替换系数可以看出,重型载重卡车的替换需求巨大,每年每辆车需要替换10-20条全钢胎;轿车胎的替换需求最小,每年每辆轿车仅需要替换1-1.5条半钢胎,但轿车数量众多,总替换需求仍不容小觑。
在保有量方面,截至年9月底,国内机动车保有量为4.1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15亿辆,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增速维持在5.5%-7%之间,增长相对稳定。
新车产销方面,年以来在新能源车发展的带动下,汽车销量触底回升,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亿元”、“汽车央企发放的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新车市场持续好转,截止到年9月底,新车销量累计达到万辆,同比增长4.55%。
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给橡胶助剂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均大幅上升,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率高达59%,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高达52.3万辆,比11月环比增长9.6%。
由于新能源汽车具有加速快、车身重、噪音低等特点,这要求有更低滚阻系数的轮胎来提升续航里程,更耐磨的轮胎来提升使用寿命,更低的胎噪来提升舒适性,自修复轮胎提升安全性能,因此白炭黑、硅烷偶联剂、白炭黑分散剂、胎面树脂、硫化剂等相关品种未来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阳谷华泰布局了硅烷偶联剂、高档防护蜡、白炭黑分散剂等品种。
硅烷偶联剂作为保障绿色轮胎特性的核心原材料,能促使子午线轮胎滚动阻力变小、耐磨性变高、油耗降低、废气排放减少;防护蜡提高了胎侧胶的硬度和定伸应力,降低了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而高档防护蜡的防护功能更优;白炭黑是制造低滚动阻力绿色轮胎的理想材料,而白炭黑分散剂可以明显改善白炭黑的分散性,提高胶料的加工性能和流动性,降低混炼能耗,同时提高硫化胶的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成品轮胎的耐久性。
3)欧美能源价格上涨叠加海运费下降,利好橡胶助剂出口
中国作为橡胶助剂主要的供应国,销售额中约32%来自出口。年橡胶助剂产品出口迎来爆发期,中国全年共出口橡胶助剂37.6万吨,较年增加了8.6万吨,增速高达30%;出口金额为92亿元,增速高达90%。
进入年,海外海运费下降,欧美能源价格上涨,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加速扩张。
中橡协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预测年国外市场依然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