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向来是让广大学生家长忧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校园霸凌不仅摧残孩子的身体,而且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
令人痛心的是,就在上个月末陕西兴平初中辍学学生袁啸天遭受校园暴力被围殴致死不久,广西柳州又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这起事件是通过施暴者录制的一段视频被曝光出来的,视频中,一群孩子对一个蜷缩在草丛中的孩子拳打脚踢,用鞋底扇孩子的脸,还把点燃的鞭炮塞到被打孩子的衣兜里。现场被打孩子无助而绝望的哭泣声令人心碎不已。
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很快引起学校的重视。据报道事发后,学校组织施暴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到被打孩子的家里进行赔礼道歉,并进行经济赔偿。但是,媒体还透露,就在这起事件发生之后,施暴的几个学生并没有引以为戒,而是接着又殴打了另外一名学生,而且这次打得比较重,被医院。
据知情人透露,第二次暴力事件之后,该校校长被调离了工作岗位。客观地说,当地教育部门对这名校长的处理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仅通过处理校长,可能还远远不够。因为即使再换一个校长,也未必能教育那几个施暴的孩子改邪归正。
这几个施暴的学生在第一次施暴被处理之后,不仅毫不悔改,而且变本加厉打伤另一名小学生,猖狂的背后,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焦虑和恐慌:难道对于这些游离在法律打击之外的未成年人就没有惩治办法了吗?
提起未成年人犯罪,其实最典型最严厉的要数去年大连13岁男孩蔡某某杀害10岁女孩淇淇的案件。这起案件经过法院审理,蔡某某的父母被判民事赔偿一百余万元,并在《大连日报》公开道歉,宣称“做牛做马也要赔偿”。蔡某某的父母为他们的“养儿不教”终究付出了沉重代价。
所以,追究校园暴力者的责任,重点还是要追究施暴者家长的责任。对其他学生施暴的孩子之所以养成这样的暴力倾向,和家长的教育不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施暴者的监护人应加大追究力度,让施暴者的家庭付出沉重代价,通过监护人的“压力传导”,让施暴者“不敢施暴”“不能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