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
文
冷军画世界名画,画糊了反而成了经典,网友不解,放大14倍后秒懂!
冷军至今都不明白,在他绘画创作的生涯中,会因为一次旅行,而创作了一幅经典之作。这在他的创作中是很少见的。
先来看看,经常去国外美术院校讲学的冷军,这次去了哪里?是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众所周知,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建城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永恒之城”。尽管遍地都有历史文化古迹,但是对冷军来说,西斯廷大教堂是他必去不可的。因为那里有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出自世界著名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之手的伟大杰作《创世纪》。
教堂里这幅五百多年前画的壁画,绘制于连接拱形高耸的天顶与高墙上,天顶上是面积多达平方米的壁画《创世纪》,高墙上是壁画《最后的审判》。作品场面宏大,多个人物个个刻画得震撼人心,这不仅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也因此成为与达·芬奇并称为最伟大的画家。正因为有这样伟大的艺术巨作,才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慕名前往。
那么,冷军面对五百年前的伟大巨作,他感受到了什么?
当冷军看到这伟大的杰作时,深深地被“画面繁复生动,气势却显得庄严凝重”的经典所震撼。参观这幅壁画的人特别多,各个国家的人,不同肤色的脸都仰望着,不同肤色的手四处指指点点,不同的语言唧唧呀呀……现场让人产生了一种惶恐的气氛,就如高墙上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一样,似乎真要经历一次上帝对人类的审判。
这个场景让冷军很触动,内心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对有的人来说,上帝并不存在,但今天的人类要自我救赎,难道不需要一次精神上的自我审判吗?回国后,冷军画了一幅油画《天光》,却成了经典。
这幅作品分为三部分:一面脏兮兮的墙,挂在墙上的画框和装在里面的一幅画。画的内容是观众现场观看天顶壁画的场景,但是画框的比重明显要比框里的画要重。而且作为经典之作的《创世纪》都没有精心描绘,尤其《最后的审判》被画得很糊,这让很多网友不解,这样一幅比例失调,主次不分的画,而且把世界名画都画糊了,为何反而成了经典?
其实把画放大14倍,就会找到冷军这么做的原因和用意。冷军一反常态,没有去精心刻画天顶的壁画《创世纪》,就连观众仰着脸指着手在议论的头顶正前方的那幅巨大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也没有细致刻画,只是简单地描出了模糊的轮廓,反而把观众现场议论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为什么?
是想直接把现代人面对经典的场景描绘下来,作为体现五百多年前的经典有多伟大,至今对现代人所产生的影响还很深远,还是冷军另有意图?
另外,冷军为什么把更多精力花在刻画画框上,不仅硕大而又繁复,用笔也无比精致无比细腻,把镶嵌这个场景的古典金色画框画得如此逼真?画框上几个无邪的小天使驾着圣马环绕着画框,是在监视画中的现代人,还是在护佑他们?尤其落满灰尘的画框上挂着的稻草、羽毛、金银珠宝首饰,又是在警示什么?
而且,冷军对挂画框的墙面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刻画,墙面上不仅有各种锈色、污渍、划痕、白涂料,还有两个鞋底印。这又想说明什么?
面对这些疑问,我们回过头,再看看冷军当初在教堂里所发出的感叹:“今天的人类要自我救赎,难道不需要一次精神上的自我审判吗?”所以,这幅有现代感又凝重神圣的作品,取名《天光》,意在告诫人们我们远离传统太远了,需要反思自我,追溯根源,回归传统,返璞归真的时候了。
其他精彩文章:
冷军这幅画卖万,放大15倍,网友:这根本不是画,越看越可怕
人美画更美!放弃读研转行学画,10年临遍宋人名作,笔下满是童趣
60年夫妻22年不给见,91岁时,他为妻子画了幅画,看得人心痛
他一幅画卖万,放大20倍女孩泪水清晰可见,网友:根本不是画
刘玫麟少女时,做过他的人体模特,一幅卖万,累计卖了上千万
本文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