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姿势检测自己的骨盆是否歪斜,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这些简单的方式看看:
(1)脚伸直时左右脚长度不一(或者看看自己的裤脚,哪个磨损厉害)。
(2)鞋底的磨损不均。
(3)左右肩膀的高度不同。
(4)骨盆左右的高度不同。
(5)抱着双膝时,膝盖的中心点不在身体的中央。
(6)抱着双膝时,左右膝盖的高度不同。
(7)平躺时,脚尖的角度左右不等。
(8)穿着衣服时,左右有一方容易移位(比如穿裙子,裙子总是往一个方向转)。
(9)双手举起时,左右高度不同。
(10)坐着将脚掌合并时,左右膝盖的高度不同……你检测完了吗?是否有问题?是不是从上面日常姿势问题中就有发现了?不要惊慌,这些都是简单的自我检测,我们需要更加具体的检测来评估。常见的骨盆位置异常的类型有4种,分别是骨盆前倾、后倾、侧倾和旋转。我们可以通过站立位的观察和卧位的检测,评估骨盆问题的类型。
站立位的检测方法1、骨盆前倾和后倾的检测方法
(1)靠墙站立,观察腰部和墙面的空隙大小,正常状态为手掌的厚度,小于这个厚度则为骨盆后倾,大于这个厚度,则为骨盆前倾。
(2)找到骨盆上沿最前侧的位置和耻骨联合的位置,那么可以采用这个更加精确的方法:
骨盆前倾自测即通过观察在自然站立时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如果在同一条铅垂线上,说明骨盆没有前倾或后倾;如果髂前上棘在耻骨联合之前,那么说明骨盆前倾;如果髂前上棘在耻骨联合之后,那么说明是骨盆后倾。骨盆的前后倾往往也伴随着身体其他关节在矢状面(即前后)的代偿,比如圆肩探头、膝超伸等。
2、骨盆侧倾的检测方法
触摸并标记两侧髂前上棘(骨盆髂嵴的最前侧)的位置,观察在正常站立时这两点的高度是否一致。骨盆侧倾往往伴随着身体其他关节在额状面(即左右)的代偿,比如高低肩、髋内外旋和膝内外翻等。
3、骨盆旋转的检测方法
以最自然的站姿站立,观察两侧髂前上棘的前后关系、两脚脚尖的前后关系,若发现前后不一致,特别是伴随前脚内旋和后脚外旋时,说明很有可能存在骨盆旋转问题。下图为骨盆旋转时的下肢形态(俯视时顺时针旋转,即左侧向前,右侧向后)。
卧位的检测(1)仰卧位,自然放松,肚脐和髂前上棘的连线应成等腰三角形,如果一侧的髂骨上移,两边的髂前上棘和肚脐之间就形成不了等腰三角形,两侧髂前上棘到肚脐之间的连线就会一边长一边短,说明短侧的髂骨上移了。
就能判断出骨盆的高低侧了。也可采用手指触诊比较法来判断,将双手食指置于两侧髂前上棘最上方,比较两侧手指的高低,即可确定两侧髂骨的高低。
将双手掌同时平放于髂前上棘上,感知其前侧的凹凸情况,凸起的一侧为旋前侧,较平的一侧为旋后侧。
(2)仰卧位,检测长短腿和阴阳脚。将双脚提起15cm左右晃动,再自然放下,如有长短脚的情况出现,则表明长脚侧的髂骨向下移位,短脚侧的髂骨向上移位。对应的髂骨高的一侧的膝盖也会比另一边高,肚脐眼也会歪斜,偏向骨盆高的一侧。长短脚的检查也可采用俯卧检测。俯卧,将两侧膝部并拢,双脚屈曲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即可轻松对比出长短脚,进而判断骨盆两侧的高低。脚尖朝内的为阴脚,向外的为阳脚,一般阴脚侧的髂骨朝内旋,阳脚侧的髂骨朝外旋。当然,有时候膝关节或腿部有其他原因导致的筋膜黏连时,通过长短腿和阴阳脚来判断骨盆的旋移就会有偏差,甚至可能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因此要全面诊断,综合判断,避免出现错误。
(3)仰卧位,自然放松,观察髂骨上棘与耻骨的水平线对比,如果两侧髂前上棘前凸,耻骨比较平甚至往后,腰部与床之间的间隙很大,那么就是骨盆前倾;如果两侧髂前上棘比较平,耻骨前凸,腰部与床之间的间隙很小,甚至没有缝隙,那么就是骨盆后倾。
(4)俯卧位,两侧髂后上棘与骶尾骨关节处的连线形成骶三角,骶三角应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形成的不是等腰三角形,两边的连线长短不一致,则说明骶骨有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通常称为骶髂关节错位。两侧骶后上棘与腰椎棘突连线形成腰三角,腰三角也应是等腰三角形(可从腰5棘突开始连线,根据诊断需要,顺着往上可以作多个等腰三角形),如果两边连线不等长,说明除了骨盆有旋移外,还有腰椎小关节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