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种媒体信息狂轰滥炸的影响下,很多人都感觉牛市快要来了,不想错过这班财富列车,跑步入场,想进来分一杯羹。在每个人都渴望赚钱,或是借助大势改变命运,人之常情嘛,无可厚非。但当我们进场之后,会发现这个市场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先不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心理的冲击,各种信息、指标、大小的言论多如牛毛,看的人是眼花缭乱。本文从几个层面来讲一下如何在股市中长期生存。
作者:夏至
来源:雪球
很多人也想学习一点儿金融知识,慢慢熟悉这个市场,但每每看见隔壁疯狂涨停的股票,总是难以静得下心来,感觉每天都错失了几万块的盈利,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踏空的戏码,终于忍不住加了一个“荐股群”,跟着你的老师,等待他的买入指令,每天打板、追涨、炒题材、炒热点,紧张、兴奋、睡不着觉。
按最近市场的热度,每天手里没有一只涨停的股票,出门都不好意思和朋友打招呼。几天下来,你可能赚到了一些钱,你对给你荐股的老师,也是越来越崇拜,心想怎么没有早点儿遇到这样的大神呢?如果早点儿来股市就好了,一年不用多赚,保守点儿赚百分之七八十吧,几年下来,你的那几万本金,也翻个好几番,计算器点一下,一两百万有了,不说走上人生 ,实现财务自由,至少是淘到人生的 桶金了吧?
我想说的是,亲爱的朋友,你经历的所有的一切,99%的股民,在新入股市的时候,都曾经经历过。我们都是凡人,在财富面前,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少有人能保持冷静。但还是想劝劝大家,在一派祥和的气氛里,抽出一点儿时间,想想投资的几个基本问题。或是带着这几个问题,在未来的股海浮沉中寻找答案,如果偶有所得,总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一、股票投资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投资股票真能赚钱吗?钱从哪儿来,是不是零和游戏?这是一个经常困扰人的问题。股票作为一个投资工具,在发达国家算比较普及了,但在我国,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
我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了一个叫K计划,意思是在国家层面重构居民养老金体系,当企业发放养老金时,强制国民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交给股票基金管理,投入股市,这样等到他退休的时候,就能拿到在股市里的巨额财富增值,安度晚年。这样看起来,美国人是全民买股,买的还不少,股市的收益基本完美解决了养老金亏空的问题。我国ZF看了别人的成功经验,近来年也开始如法炮制,有人叫中国版K的,具体的方案不用多说,新闻上大家应该见得多了。不管你对股市多么抵触,以后都得被动买股票,这叫大势所趋。
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是被众多资本主义强国,几百年历史检验过的可靠投资工具。国家也不傻,没有拿你的养老金去炒楼,而是来买股,就是看中了这个投资价值。
有些人喜欢给家里人买点儿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的股东,明着说吧,那玩意儿更多的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保险公司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买的各种险,什么寿险财险分红险万能险,都是保险公司拿着你的钱去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有了回报,再来给你理赔。既然这样,干嘛不自己投点儿股票债券,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用雇佣那一堆油嘴滑舌的保险推销员。等一下,等一下,卖保险的同志不要打我,我不说了好吧?
再讲个小例子,年中国《胡润百富榜》上哪一个是靠炒房发家致富的?他们的财富构成里,95%以上来自所持有的自己企业的股票,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股票,马化腾的腾讯股票,雷军的小米股票。就说许家印、杨惠妍、王健林,三个搞地产的,最值钱的也不是他们的楼盘,而是手里的恒大、碧桂园、万达公司的股票。
你觉得奇怪吗?一点儿不奇怪。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正是由千千万万的公司所创造出来的,而他们的所有者,那些拿着公司股票的人,世界上大部分的钱也就自然流进了他们的口袋。毫无疑问,股权投资是靠谱的,是实现个人财富增长的利器。
买股票,就相当于拥有了它背后企业的一部分。你是想打一辈子工,还是翻身做一回老板,让那些上层人士也来为你干活儿,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这个身份虽然经常被丑化,但你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当一回资本家?
如果你认同了投资股市这件事,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那么就可以开始思考,怎么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上,活下来。
二、为什么存在“一赚二平七亏”定律?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定律的准确性暂且不说,一赚的比例也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不过另一个叫“二八定律”的我们更熟悉一些,即无论在什么行业,20%的人赚走了80%的财富,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容易被我们感知到的。“二八定律”到了股市中,由于股价波动的剧烈程度,群体的非理性远超传统行业,大部分股民反复做着低卖高买的赔本儿生意,演化成“一九定律”也就不足为奇。
我们可以打开K线,看看历史上几次波澜壮阔的牛熊周期,波峰和波谷的距离是如此的骇人。再问问你身边的父母、长辈、老同志,看看他们在历次牛熊中的表现,是何等的令人失望。
我们还可以自建两个组合,A和B,A组合只买入场内货币基金,B组合只买入沪深指数基金,用几年的时间来观察这两个组合在全体股民收益里的百分位,很多软件都有这样的功能。我相信,在八到十年这样一个跨度上,A组合可以跑赢90%,B组合可以跑赢95%以上的股民。
如果你对这个结果存疑,你也可以查查历史数据,多方打听,对于大部分股民的惨状,应该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个时候你应该多少会清醒一些,至少开始敬畏这个市场了,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既然90%的人要亏钱,那我怎么成为那TOP10%呢?
三、怎样成为TOP10%?
这个问题的难度更大了。
由于跑步入场的股民,大部分在自己原来的行业里也从未做到前10%,等他们进了股市,想取得突破就绝非易事。我一直强调:“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你有过某个领域成功的经验,或者你的长辈们有过成功的经验,就可以触类旁通,沿着那条路径努力,大抵不会太失败。但遗憾的是,你可以接触到的人,庸庸碌碌者众,成绩斐然者寡。这个时候聪明的新手们该明白了,可以向股市里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学习。但大小V们那么多,他们的意见还经常起冲突,投资理念也未必一致,该作何选择呢?
这里需要提前说明一下,股票投资大致分为技术和基本面两派,基本面又可细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股投资两个小派别。国内可以被称为投资家的人,本就不多,如张磊、李录、徐翔、段永平、邱国鹭等人,江湖上有他们的传说,可以搜索一下其人其事。
国外的就比较多了,有常年占据世界首富榜前几名的巴菲特,以及他的搭档芒格,有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桥水的dario、软银的孙正义,当然也有像利弗莫尔这样的另类怪才,他们的战绩都是经过历史数据检验的,非某些股票交流群里的民间股神可比。你可以研究他们的思想,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发展总有好处。入门的时候拜一个不错的师傅,后面会少走很多弯路。
这时候悟性稍高一些的,已经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对于如何在股市里长期赚钱,有了一定的认识。无论你选择的是基本面派,还是技术派(我认为是更艰难的路),有一点是相通的,你得学一点儿别人都不会的技能,你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观察你身边的老韭菜,尤其是那些股龄已经十几年,还只攥着几万块小钱的人,不管他们吹的多玄乎,都是反面教材,不单是韭菜,还被做成了韭菜盒子。当他们每天盯着手机,心情跟着那些线条上下起伏的时候,你得想想办法,怎么变得和他们不一样,怎么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怎么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别人都在做的事情,比如盯盘,你要少做或 不做。
这里我举几个90%以上的股民的共性,仅供参考:没读过金融和经济史,没读过正统的经济、金融、投资学教材,没读过国内外投资大师的原版著作,没学过会计,没学过财务报表分析,没看过一份完整的财务报表,没学过管理学相关内容,没研究过商业经典案例,没思考过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对市场的影响,没有具体的投资规划,没有自己的交易纪律,即使有也没严格执行。
一个手无寸铁的散户,偶然在路边捡到一把大宝剑,就以为自己天下 。冲到战场上,才发现到处都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牛散、券商、公私募、国家队、游资、外资,手里拿着马克沁和火箭筒,就等着吃你的肉喝你的血。怎么办?绝望不?这叫降维打击。
倒是也有一些无知的小散户,每天混混日子很开心的样子,赚钱了就到处鼓吹自己的英雄事迹,亏损了就骂骂证监会主席,骂骂李大霄出气,有用吗?没什么用,你得主动与他们保持距离。
巴菲特喜欢打桥牌,并有句名言:“如果牌过三巡,你还不知道谁是傻瓜,那你就是那个傻瓜。”谁都不想当傻瓜,所以你得赶紧变聪明起来,好好想想,怎么战胜你的对手。
四、你愿意在这个市场上呆多久?
你是想持续地进行投资,还是想干一票儿就走人?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过去几百年的经济史中,股票这个资产类别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平均为8%-10%,稳稳地跑赢通胀,优于房产、债券、存款、黄金、商品等其他一切投资方式。在这一点上,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所著《21世纪资本论》中,有详实的数据分析,很多经济学论文里也有对该数据的历史回测,结果毋庸置疑。
但请注意,“股价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是投票器”。如果你抱着短平快的心态,像平阳游击队一样,指望在股市里迅速致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股票投资应该不太适合你。新股民入场的时间,总是有待商榷的。你可以回忆一下,2年点的时候,年点的时候,你的钱在干嘛,是不是懒洋洋的躺在银行,享受那三五个点的稳健收益,或是在P2P里赚一点儿刀口舔血的利润。等到市场水位起来后,才急匆匆的跑进来凑热闹。你总是买的很贵,越涨越买,仓位越来越重,等泡沫破裂后,很可能会连本带利吐出来。几轮牛熊下来,基本就是白忙,还得倒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发生过的惨剧,未来还会继续发生。
但偏偏有些有自视甚高的人,无知无畏,觉得靠别人的免费荐股,可以赚一点儿就跑的。听说过一个道理吧,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你进了一个免费游戏,玩儿的挺嗨还不要钱,觉得占了便宜。殊不知,你本身创造了流量,增加了人气,浪费了时间,反过来成了用来取悦人民币玩家的猎物,你本身就是商品,这种体验好吗?
有的聪明人认识到这个问题后,觉得短炒没有出路,索性练成了屁股功,发明了定投策略,每月强制自己买一点儿,不求买在 点,只等着牛市套现。再有更聪明的人,同样是定投,但点位越低,投的越多,几年下来也能获利颇丰。这样的策略是没有漏洞的,长期一定能赚钱的,确定性极高。有的发明了股债平衡这种变态技术,既不费脑子,收益也不错。高级一点儿的投资人,坚持满仓,无惧牛熊,看似愚钝,但他们伴随 企业的成长,炒股炒成股东,乐在其中。
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话是鲁迅,哦不,爱因斯坦说的,你愿意做时间的朋友,等待一株小嫩芽,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吗?
五、你愿意在股市投入多大比例的家庭资产?
这里先讲一个小故事,我的一位老师傅,几天以前和我炫耀,他在某只股票上拿到了3个涨停板。连拉涨停这种事情我见的多了,自然不觉得稀奇,就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总市值是多少?”他马上有些局促,原因可想而知。
一百万元总市值涨幅20%,与五万元的三个涨停板,二者对于我们的价值,是非常不同的。后者更多靠运气,而前者就需要一点儿能力,需要一点儿眼光,需要一点儿魄力。如果你不敢在一个资产类别上重仓,那赚钱也大概率和你无缘。
当然对于我们的新股民来说,重仓股市的难度 的大。首先是你对它了解还不够深,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不在你的能力圈内。其次是波动程度,你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一个资产,随时都可以买卖,那些数字上蹿下跳地刺激着你的神经。涨了很开心,跌了特难受,你的心情反复的坐过山车,时间长了,还真有点儿崩溃。这个时候再谈重仓,就难比登天了。你得想想办法,努力实现重仓的目标。
人性是一只小幼犬,一开始吃喝拉撒都没有规矩,你得主动设计一些套路,去驯化它,去改造它。
比如我也知道自己心理素质差,满仓会让我睡不着觉,那就多干点儿其他有意思的事儿,转移注意力。我会买入,然后删掉APP,安排自己来一次长途旅行,主动与市场上纷繁的信息隔离。前些年,我还制定过一个“60天不看盘计划”,虽然完成的不够圆满,但也足以让我平静下来,坦然面对市值波动。最近我手里的一堆“大烂臭”,股价经常原地踏步,但想象着它们的净资产每天都在增长,也就没那么纠结了。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要坚持满仓50年不动摇,这话不是说着玩儿的,是真的在践行这样的理念。新股民们做不到满仓,这个正常,没有关系,慢慢来,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去习惯这种感觉。过程中一定会有人忽悠你,说什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满仓,给自己留后路”的话,你就需要多学习,理清思路,找到他话里的漏洞和逻辑谬误。
以上五点基本问题,看似简单,却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投资观。如果想的不够透彻,它们就会经常跳出来干扰你的投资决策,让你患得患失。
当然,投资理念有了,大方向没有问题了,在小的细节的方面,还需要慢慢打磨。比如到底是买股还是买基金,买主动基金还是指数基金,家庭大类资产的权重如何分配,需不需要择时等。可以多看几本书,多听听前辈们的意见。
但是注意,那些挂羊头卖狗肉,整日故弄玄虚,靠预测明日的涨跌忽悠人的所谓股神,还是需要敬而远之。在漫长的熊市里,我从来没见他们出来发声,最近突然活跃起来了,无利不起早,还是要小心啊兄弟们。 希望本文可以为新股民朋友提供一点儿微小帮助,祝大家在股市里玩的开心。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完)
看行情、买股票、选基金,雪球连接投资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