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豫名校联考语文试题202111

湘豫名校联考(年11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人与人在交往关系中要做到恰到好处,既无过及、又无不及,只有这样的行为才是善的。这也启示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置于正确的生态位并把自身的活动限定在既无过及、又无不及的范围之内,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发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近代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前者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与主体,自然界的价值就是为人类的需要、利益与福祉服务;而后者认为,相较于人类,生态系统无疑具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因而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只是为自身的发展与繁荣服务,还应该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繁荣服务。不得不说,生态中心主义比人类中心主义的确前进了一大步,但又存在着某种弱化人类价值与意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告诉我们,人类必须坚持“不违背”的生态哲学智慧。在强大无比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要满怀敬畏之心,做到不挑战、不对抗、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这是人类首先应具备的生态位美德。

诚然,人类必须依靠自然以供养自己的生命,但又必须反哺自然以滋养自然的生命。人类并无绝对权力无节制地掠夺自然和剥夺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命,人类的另一生态位美德是要运用人类的知识、智慧与科技,合理节用自然之利,反哺滋养自然之生,促进生命共同体的繁荣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近代以来人的理性扩张造成人与自然严重对立时指出,破解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出路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解”。而“和解”的路径恰恰是作为高级生物的人类必须承担起生态位责任。也就是说,生态位责任是人类生态位美德的核心,人类要在生态位责任的引领下,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对自然的恩惠予以回报。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摘编自龙静云《人类的生态位美德与生命共同体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一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是“生态位”研究的内容之一。

B.人类的生态位指是人类的活动在生态系统中有其特定的边界并且受到特定规则的约束。

C.“不违背”的生态哲学智慧包括不挑战、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

D.生态位责任是人类生态位美德的核心,弥补、修复与有效预防是生态责任的关键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例证法,用亚里士多德的事例论述了人类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B.文章先破后立,通过否定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确立生态位美德的思想。

C.文章运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了人类的生态位美德的两项重要内容,说理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围绕生态位责任的作用,论述了生态位责任的内容以及履行生态位责任的具体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只有置身于正确的生态位并且严格限定自身的活动范围,才能发挥对生态系统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B.生态中心主义比人类中心主义前进了一大步,它准确描述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醒人类尊重自然。

C.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倡导“不违背”强大无比的大自然,这种生态哲学智慧涵盖了生态位美德的全部内容。

D.承担起生态位责任,可破解人类扩张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正确路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生效之后,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于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为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提供法律依据。

《数据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在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贸易的数字经济立法趋势上更进了一步。《数据安全法》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标志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摘编自黄心怡《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

材料二: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加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钝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数字经济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更加多样,处理活动更加复杂,一些企业、机构忽视数据安全保护、利用数据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数据安全法》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通过严格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等作出相应规定,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三:

数据安全的保护、数据应用的规制,面临一些此前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在个人信息跨区域流动与分享中确保数据安全?新基建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数据的流动与交互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无处不在,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护数据安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应用、流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多管齐下、多元规制,提升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数据安全。

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目的是创设规范、规制行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依法合理使用数据。需要认识到,各类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被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发挥效用,给用户创造价值。因此,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规制举措并不意味着过度约束,否则将对数据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一方面,规制举措需要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为数据流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规制举措的范围和限度,完善相应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安全管理,既实现维护数据安全的目的,也起到促进数据合法、合理开发利用的效果,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开发利用之间做好平衡。

(摘编自王银宏《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也是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B.《数据安全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确立了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

C.《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作出规定,提升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D.数字经济中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和处理活动更加多样、复杂,因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难免受侵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安全法》不但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明确原则,还提出了数据交易的具体措施,标志了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

B.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C.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新基建的快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广泛应用,都给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应用规制带来新挑战。

D.制定《数据安全法》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因为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用。

6.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数据安全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衿曼(节选)

李嘉茵

与林衿曼相识那年,我十五岁,脑后绑根低顺马尾,身形微胖,总低头走。十五岁正经学舞,已太晚。父亲托人介绍,带我摸寻到林衿曼家中,鞠躬,敬茶,说说讲讲,算是拜了师。老小区的房子,林衿曼家住顶楼,三室两厅,水泥汀地面,没铺瓷砖,唯练功房一间铺实木地板,一面明镜通天彻地,填满整面墙。

时值孟秋,天气凉爽,正是津城一年之中最宜人的时节。林衿曼着灰色棉衫,黑色七分芭蕾裤,招呼我在沙发坐下。林衿曼长身条,骨架细细,头颅小,削肩,窄腰,走路像踏着棉花。细看下去,她额上生着纹路,眼角勾出螺纹扇面,时间消磨容貌,却不至残损。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五十岁,教人看不出。我收回目光,林衿曼在乐声里向我示范动作,眼神落点总是渺远,像飞在空中的鸟。

第一堂课,她教我芭蕾站姿,阿拉贝斯手位,勾绷脚背,开胯。她先让我平躺在地,手指覆在我身上,蛇一般游走,一寸一寸比量,从足踝到额头。比例还行,她说。我下巴顶着腕骨,抻开两条腿,摆出半个矩形。她覆身下来,缓缓按压我的尾椎,又暗中使力,直将我按到地上。我没忍住,叫出声来,泪水汪在眼里。滑凉的棕色木地板,紧贴着我的肚皮和左颊。在我鼻尖前方,有块曲形木纹,如一双眼,静静打量。忍忍,她说。

一堂课结束,我双腿打颤,伴着腰胯的酸痛,挪下七楼。隔周再去,痛感尤甚。我又喊痛,林衿曼神色亦是淡淡,盯着我,不说话,直至我安静下来,自行抹干眼泪。我问她怎样能止痛,在她尚且年少时,怎样将肌骨里的痛像烟尾那样捻灭。她说,痛到后面就习惯了的。过了阵子,她说,那时只觉得,眼前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没有旁路。要走便要走到底,也只有痛到底。书上看来一句话,痛是在世的确认。她拍拍我的脑袋,我懵懂点头。

我爸是电工,在城里做了三十多年,电笔用得比筷子顺溜,买鞋不挑款式,只挑鞋底材质。他所有鞋子都是橡胶鞋底。做到这个岁数,薪水尚可,但辛苦。他常说,年少时多吃点苦,后面的日头会过得松快些。

起初,我向父亲提出要学舞,父亲点头支持,立刻从衣柜底掏出存折。我刚刚摸上练功房镜前的把杆,尚且对伴随着舞蹈修习而来的身体伤痛一无所知时,特长生加分便被父亲视为一种潜在的人生转折,抓捏在手中了。旁的想法,他没说。他独自一人默默喝酒时,我能感受到。他担心我从小没有母亲教养,继续同他住下,去,举止会愈发粗野,日后若是嫁不掉,下半辈子依旧将他牢牢捆束,像缠困沉船的一只锚。

刚开始练舞,我便跌入了漫无边际的疼痛。我自小怕痛,从没坐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或旋转飞椅,怕从空中跌下来摔痛自己。我曾哭着对父亲说,不想再学下去。父亲看出我的痛苦,在一个雨夜,借着醉酒,对我讲起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触电经历。开始时,手臂一阵酥麻,皮肉里像是瞬间钻进千万只虫蚁,一点一点啃噬全身,抽搐着倒下,全身不受控制。幸好工友及时发现,将他救下。有件事他不曾对人说起,那次触电的感觉很奇妙,他感受到了以往不曾知觉的东西,竟对日常涉电的工作变得惧怕又惊喜。那次之后,工友劝他别莽撞,少涉险,自己背后坐镇,多教徒弟。他却还跟从前一样,一点没变,拎着工具箱满城转。唯一的不同是,他似是对已成日常的工作焕发出某种来源不明的热情。他眼睛通红,目光灼灼,像坐在一堆火前。

每周下课后,我打定主意,下周不再踏入小区。请假电话却迟迟打不出,从周一拖到周五。最终,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来了,奔向林衿曼和舞蹈,以及隐含在她身后的疼痛。我尚未习惯这种痛感,但还是每周乖乖走向林衿曼家。一种神秘的意氛在镜中等待我,使我想到巫女淬药或铁匠锻剑。后来,我练习不当,经历了一次撕伤。腿根发紫发胀,林衿曼拿来棕色玻璃药瓶,棉签蘸着,涂上去。一阵清凉感散逸开来,我忍不住哭泣。她将我拉起,要我将腿向上踢。我踢不动,蹲下身。她扶着我的后背,让我靠在她身上站起,而后让我捏住把杆,将我的腿抬高。很重的力道,悬持几分钟。我几乎撕成两截。她神色不动,面目泛金属冷调,声音很沉,说,不能歇,不然腿上的功全废了。

她的手指松去后,我抵达了一种超然和宁静。自己仿佛是一只从火堆里拨弄出的栗子,沾着几点燃烧的火星粒子,外壳焦黑,内里硬实。那次之后,我不再在练功时喊痛。伸展到极致的橡皮筋猛然崩开后,便对抻拉一事再无感触。肢体与痛觉达成了某种契约,明面上相安无事。

那时深秋已过,能在香樟树的枯枝间眺望冬日的颈项。

(节选自《湖南文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人物简洁传神,如写林衿曼“走路像踏着棉花”,切合林衿曼的职业特征,表明她步态轻盈,举止柔美。

B.小说第三段叙写林衿曼教“我”舞蹈的“第一堂课”,语言清新、自然,且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节奏分明,易读易诵。

C.文章善用比喻,如用“缠困沉船的一只锚”比喻“我”下辈子可能对父亲的拖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后果的严重。

D.“我”十五岁开始学舞,特长生加分是学舞的动机与动力,因此林衿曼鼓励说,“要走便要走到底,也只有痛到底”。

8.小说中叙写父亲触电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学舞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左将军姚文宗有宠于太子泓,广平公弼恶之,诬文宗有怨言;秦王兴怒,赐文宗死,于是群臣畏弼侧目。弼言于兴,无不从者,以所亲天水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兴左右掌机要者,皆其党也。右仆射梁喜言于兴曰:“弼潜有夺嫡之志,陛下宠之太过,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徒,辐凑附之。道路皆言陛下将有废立之计,信有之乎?”兴曰:“岂有此邪?”喜等曰:“苟无之,则陛下爱弼适所以祸之。愿去其左右,损其威权。”兴不应。大司农窦温、司徒左长史王弼皆密疏劝兴立弼为太子,兴虽不从,亦不责也。

秋九月,秦王兴药动。广平公弼称疾不朝,聚兵于第。兴闻之,怒,收弼党唐盛、孙玄等杀之。太子泓请曰:“臣不肖,不能辑谐兄弟,使至于此,皆臣之罪也。若臣死而国家安,愿赐臣死。若陛下不忍杀臣,乞退就藩。”兴恻然悯之,召姚赞、孙喜、敛曼嵬与之谋,囚弼,将杀之,穷治党与。泓流涕固请,乃并其党赦之。泓待弼如初,无忿恨之色。

十二年春三月,秦王兴如华阴,使太子泓监国,入居西宫。兴疾笃,还长安。黄门侍郎尹冲谋因泓出迎而杀之。兴至,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泓曰臣子闻君父疾笃而端居不出何以自安对曰:“全身以安社稷,孝之大者也。”泓乃止。兴入宫,命太子泓录尚书事,东平公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典兵禁中,防制内外。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收弼第中甲仗,内之武库。兴疾转笃,力疾临前殿,赐弼死。明日,兴卒。泓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和。

(选自《通鉴纪事本亲·刘裕灭后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泓曰/臣子闻/君父疾笃/而端居不出何以自安/

B.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泓曰/臣子闻君父疾笃/而端居不出/何以自安/

C.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泓曰/臣子闻君父疾笃/而端居不出何以自安/

D.泓将出迎/宫臣谏曰/主上疾笃/奸臣在侧/殿下今出/进不得见主上/退有不测之祸/泓曰/臣子闻君父疾笃/而端居不出/何以自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也借指边防重镇,文中指分封的土地。

B.监国,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C.大赦,对全国犯罪官员普遍赦免或者减刑,文中大赦的原因是新皇帝姚泓登基。

D.永和,是年号的名称,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可用来表示年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将军姚文宗受到太子泓的宠信,而遭到广平公姚弼的厌恶、诬告,被秦王姚兴赐死,此后文武百官都非常害怕,不敢正眼看姚弼。

B.姚兴对姚弼言听计从,姚弼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到姚兴身边掌管朝廷机密;人们都猜疑皇上有废掉太子的想法,但姚兴对此不置可否。

C.姚弼在自己的府第中聚集兵马,姚兴拘捕、杀死姚弼的死党;太子姚泓为姚弼求情,对待姚弼如同往常,没有一点责怪怨恨的表情。

D.姚兴任命官员指挥军队保卫皇宫,没收姚弼府第中兵器,在病情加重时勉强支撑病体来到前殿下令赐死姚弼。姚兴死后,姚泓登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弼潜有夺嫡之志,陛下宠之太过,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徒,辐凑附之。

(2)臣不肖,不能辑谐兄弟,使至于此,皆臣之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戏咏江南土风

黄庭坚①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②,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①黄庭坚,江西人,时任河南汝州叶县尉。②熊白:熊背上的脂肪,色白,为珍贵美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残”“寒”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为下文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

B.“熊白”与“蟹黄”、“金苞”与“玉粒”色彩对比鲜明,有绘画的艺术效果。

C.驿使送金橘,稻谷进官仓,展现了江南十月瓜果飘香、谷物归仓的喜人景象。

D.祭祀社神、踏歌寻欢、游人成群结对,这些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使人遐想联翩。

15.诗歌叙写了什么样的“江南土风”?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与管仲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的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以极其娴熟的动作弹奏出两支乐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曹操军队的盛大阵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须弥山石窟考古,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察,其间还进行了无数次不同形式的考古研究活动。这是一个极为艰辛的过程,____________,筚路蓝缕,凝聚了新中国考古人的心血。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是须弥山石窟考古活动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从年到年,他曾4次前往须弥山石窟考察。尽快把须弥山石窟的宝藏发掘出来,是以宿白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人的共同夙愿。我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数量最大、历史跨度最多的国家,截止年,石窟寺就有多座左右。在如此众多的石窟文化遗产中,我国几代考古人为什么对须弥山石窟____________、倾心竭力?据专家介绍,须弥山石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在我国石窟文化的发展中____________。须弥山石窟艺术宝库现存石窟多个,造像余尊,____________地分布在连绵两公里的八座山峰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甚为壮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风十雨情有独钟举重若轻星罗棋布

B.五风十雨一往情深举重若轻错落有致

C.栉风沐雨一往情深举足轻重星罗棋布

D.栉风沐雨情有独钟举足轻重错落有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数量最大、历史跨度最多的国家,截至年,石窟寺有多座左右。

B.我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数量最大、历史跨度最多的国家,截止年,石窟寺就有多座。

C.我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的国家,截至年,石窟寺就有多座。

D.我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的国家,截止年,石窟寺就有多座左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这里的地理条件通达便利,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形成了

B.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

C.这里得以形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是由于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

D.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群形成于此,是由于这里通达便利的地理条件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为期三个多月的全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