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面临用工难题、上下游配套掣肘鞋业外贸存变数
本报记者党鹏成都报道
“除了湖北之外,其他来自贵州、江西、湖南等地的制鞋工人已经基本返回复工了。”3月5日,温州博美鞋业老板鲁钦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虽然现在的产能尚未全面恢复,但在4月份向美国客户交付成品鞋的计划算是有谱了。
与此同时,远在四川省安岳县的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里,来自当地和周边区县的余名工人正在有序分批次面试。“园区里70余家企业已经复工90%了。”该园区副董事长邹文华告诉记者,因为安岳县疫情较轻以及用工本地化,加之政府组织全县46个乡镇有务工需求的劳动力到园区对接企业,园区企业复工的效率比较高。
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鞋行业来说,产业工人无疑是目前复工潮里最抢手的。为此,在国内制鞋主要基地的温州、晋江、东莞等地,地方政府纷纷出手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记者从上述地区的制鞋企业了解到,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陆续复工,但仍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工人、防疫条件等问题尚未复工,龙头企业也因为用工、配套材料等问题未能恢复产能。
“按照惯例,目前复工企业主要是着手生产春、夏季鞋订单。”长期观察制鞋行业的专家马运涛表示,因为疫情的影响,春节后的内贸压力非常大。同时外贸方面受国际疫情的影响,在完成旧单之后能否持续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尚充满变数。
花式“抢人”大战
鲁钦来工厂里的制鞋工人原有余人,其中湖北籍六七十人。现在只有湖北籍的工人尚未到岗,因此企业得以很快复工复产。
记者注意到,为了推进当地企业的复工复产,早在2月18日,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近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分类指导加快复工复产,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不实行审批制,全面推行“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现场服务”。
其中,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地方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温州市瓯海区已派出多批次政府包车接返员工(不含企业包车)。从2月23日开始,来自四川、贵州的约名员工乘坐全市首批复工专列返回瓯海,其中主要是制鞋产业工人。
此外,东莞、晋江等地政府也纷纷开启包车、包机、高铁专列的花式“抢人”,从广西、江西、贵州、四川等地接回工人。“制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工位都需要熟练工人,因此花样‘抢人’在情理之中。”马运涛表示,但是根据各地疫情的不同,工人要完全回到岗位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对于同处温州的博友鞋业老板倪建斌而言,现在就多少有些心急。作为鞋类出口企业,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在5~7月就该向美国客户交付订单了。“已经向街道办备案复工申请,但是工人多久能返岗还不清楚。”倪建斌介绍,他的工人主要来自四川、贵州等地。
此外,温州瑞安市的制鞋企业中,包括大虎鞋业、大东鞋业、赛纳集团、名都鞋业、吉尔康鞋业等龙头企业已经陆续复工,但是仍有企业未能复工。一位鞋企负责人表示,由于疫情期间国内终端市场闭市,不少生产春季款式鞋子的鞋企由于员工无法及时赶到,无法按照原计划组织正常生产,产能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其产品销往外地市场。一些生产安全鞋的厂家受影响不大,仍在按照之前订单执行。
相对而言,位于四川安岳县的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较为乐观。该园区的企业主要从沿海以及女鞋之都成都、重庆璧山等地转移而来,产业工人也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80%都是安岳工人,同时还有一部分是从沿海鞋企返流过来的。”邹文华介绍,一家原来在温州从事制鞋的企业,正是基于工人问题现在已经有意向落户该工业园区。
上下游配套掣肘
2月24日,位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的国际真皮大世界市场的百余家经营户复工开市,由此为下游制鞋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打好前站。
“即使如此,制鞋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仍然有很多未能开工开市,给整鞋制造产能的恢复带来影响。”鲁钦来表示,这是除用工之外鞋厂必须面对的困难。
马运涛表示,制鞋工业的上下游链条配套企业非常多,从皮革到鞋底、装饰品、鞋胶、油漆、布料、针线,以及生产设备等等,但因为各地疫情的影响,不能及时给开工企业做好完整配套。
对于成都的鞋企卡美多集团而言,同样面临两大问题。卡美多是成都最大的一家女鞋制造商,长期为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名牌鞋做代工生产。但截至目前只有一半工人到岗,产能未完全恢复。“尤其是配套,对生产影响很大。”该集团董事长助理刘鹰告诉记者,因为上游链条企业尚未完全开工开市,导致配套材料短缺,现有库存和来料只能满足百分之五六十的产能。
在产业链条相对完整的东莞制鞋基地,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其中,绿洲鞋业从2月14日开始分四批陆续复工,现已有人到岗,复工率达70%以上,但企业产能还是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已根据实际复工情况取消部分订单。
记者注意到,为了保证企业生产和供应,一些大企业在之前进行了产业转移和“备份”。其中,鸿星尔克的生产基地已经搬迁到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安踏的代工企业三宝鞋业也同样在该园区,两家企业均已经复产。此外,度早在年2月就投资5亿元建设的四川大竹县鞋服产业园,也已经复产。
出口贸易变数
按照计划,从4月份开始,鲁钦来的鞋厂就要向美国企业交付春、夏季鞋。这是春节之前的订单,对于鲁钦来而言,虽然企业还在继续新的开发打样,但是能否有新的订单还要看疫情的发展。鲁钦来的公司年产外贸鞋约万双,出口产值为多万美元。
同样以出口美国为主的卡美多,现在也在生产老订单。“预计今年鞋子出口不容乐观。”刘鹰预测,订单有可能会下降2~3成,因此还需要多开发欧洲等新的客户。
在四川省鞋业协会秘书长贾燕茹看来,春节至今商超百货业未能正常营业,对鞋企的内贸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很多企业只能转线上销售。与此同时,即将到来的4月份销售旺季也因为复工复市情况充满变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鞋类出口95.36亿双,出口金额.54亿美元,同比分别微增0.1%和1.1%。其中,出口美国的量占比16.8%,金额占比25.3%,尽管量值较上年均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但仍是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国;出口欧盟的量值占比分别为19.9%和22.4%,是另一个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东盟占比则分别达到11.6%和8.9%,排在其后的是日本,占比分别为5.3%和4.5%。
“目前这些主要的出口国家存在着疫情扩散的风险。航空运输、物流和更趋严格的进出口检疫,会使我国的皮革出口贸易承受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马运涛表示,这样既会造成我国制鞋企业乃至于上下游配套企业、皮革及其制品企业的订单流失,也会使国际产业链条受到影响,使出口目的国的皮革制成品销售出现波动。“至于何时能够恢复,还要看疫情的变化。”马运涛说,国内制鞋企业必须做好预案,在恢复产能的同时,如何做好外贸和内销,以此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