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有远见的父母,越不怕跟孩子谈钱

Summer姐姐/文

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某社交软件上输入了“上岸”二字,发现有一大批年轻人在晒自己的欠债账单。

他们将自己还钱的过程称为“上岸”。

这些年轻人,有的是大学生,有的已经工作,有人因为痴迷于奢侈品消费而欠债,有人因创业、投资失败而负债,有人遭遇了“校园贷”、“杀猪盘”陷阱或是网络诈骗。

他们都不敢跟父母说,更不敢向他们求助,只好自己节衣缩食、打工挣钱,眼看着债务滚雪球一样不断变大,只剩自己在苦苦挣扎……

我想,这些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很可能没有学习过任何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也鲜有老师和家长会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长大之后在金钱问题上栽跟头,也是在所难免的。

年,两位英国的行为研究学家对一些小朋友的花钱习惯,以及父母对孩子进行的金钱教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孩子们在7岁左右时的消费行为习惯就已经基本成型。

换句话说,在孩子七岁之前,父母对他们所进行的金钱方面的引导,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消费习惯和金钱观念。

不少中国爸妈避讳和孩子谈钱,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口,总觉得这样过于“功利”。

有的家长又一味地跟孩子“哭穷”,让孩子产生内疚和羞耻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孩子成人之后的生活。

这些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商业化的世界里,不谈钱的问题,其实是绕过了现实世界中很大的一块。

这样是不利于帮助孩子从整体来把握这个世界的。

可以说,这不只关乎孩子的“金钱观”,还关乎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最近,我读到了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财富》。

作者陈志武,是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

这本书记录了他与自己12岁的小女儿陈笛的对话。

父女二人围绕“如何通过创业快速创造财富,实现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展开对话,一问一答之间,父亲的商业智慧,与女儿强烈的探索欲和成功欲相映成趣。

本书的问答内容,从孩子看似天真的问题和观察出发,探讨的却是底层的商业逻辑和商业伦理。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亲子对话的绝佳范例,作者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尊重、耐心、启发与思考,演示了亲子对话与“共好”的建设是如何达到的。

微软与星巴克为什么会成功?

在作者送小女儿陈笛上学的路上,她问道:“盖茨为什么这么富?”

对于这个问题,陈志武一点儿也没有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跟她探讨起来。

首先,大家都知道盖茨早在年就成为了亿万富翁,但是,这并不是说,他已经实现了这么多的盈利收入。

盖茨的身价,更多地反映的是微软“未来”能挣多少钱,也就是说,股票市场对于微软的未来非常看好。

陈志武还顺便给女儿科普了“边际成本”的概念,正是因为软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这种商业模式更容易成功。

女儿举一反三地提出,餐馆的边际成本很高,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赚大钱。

陈志武肯定了女儿的想法,并且告诉她: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靠着开餐馆变成亿万富翁的原因。

不仅如此,实际上,农业的利润空间更小,从盈利的角度来讲,农业不如工业,工业又不如微软这样的行业。

这也是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在过去的年间,领先于中国的原因所在。

但是,所有问题都不是绝对的。

各行各业都有赚钱的机会,关键是能否降低成本,或者创新商业模式。

作者又向女儿介绍了星巴克的经营模式,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为什么星巴克从来不做广告,却建立起了世界顶尖品牌的原因。

首先,星巴克从一开始,就只选择繁华的市区交叉口开店,醒目的位置为他们带来了最自然的广告效果,迅速建立了消费者的品牌信任。

其次,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为星巴克这样的品牌连锁店带来了空前的机会。

最后,星巴克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公示股票上市,除了融资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巩固公司的品牌,增加知名度。

可以说,全球化使得各大连锁品牌,都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紧接着,作者还给女儿讲述了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一个在纽约贫民区出生的穷小子,是如何依靠自己的聪慧与努力,一步一步建立起了星巴克王国。

这两段对话,一段发生在上学路上,一段发生在孩子临睡前,既普及了许多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与规则,又有充满了人情味的人物励志故事。

通过作者深入浅出又非常生动的语言,传递给自己的小女儿陈笛,作为读者加金融小白的我,看完这个故事也会觉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我想,这样高质量而有意义的亲子时间,一定会给小女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滋养。

而孩子心中那个属于自己未来道路的梦想,也一定会在父亲的悉心引导与陪伴之下,悄悄地萌芽。

小女儿的创业梦

听爸爸讲述了这么多的成功商业模式之后,陈笛郑重其事地向爸爸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中国开糖果连锁店,并且要开在幼儿园、小学的门口,一定要让小朋友都能看得到,用好看的包装来吸引他们购买。

听到小女儿的计划,作者没有空洞地赞扬或者一味地批评。

他首先肯定了女儿能够抓住“地段”这个关键点,接下来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真的要卖这么多糖给小朋友吗?糖吃多了,会伤害小朋友的健康。”

女儿觉得这个不是她的责任,自己开糖果店的目的,就是要赚钱。

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放过这个问题,他趁此机会和女儿普及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原则:赚钱也要考虑商业伦理,讲道德。

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分辨力很低,自制力也有限,这种情况下,成年人有责任避免钻未成年人的空子,更不能利用未成年人的弱点取得“不义之财”。

小女儿并没有轻易“屈服”,她认为即使自己不在学校门口开糖果店,也会有别的糖果店出现,因为小朋友的天性就是爱吃糖。

这个时候,作者适时地引入了鸦片战争这个历史事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告诉女儿:“我们可以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做判断,在我们家里不能做、不能用、不能多吃的东西,就不要想法鼓励别人去做、去用、去多吃。”

赚的钱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既然有选择,那为什么还要去赚不道德的钱呢?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作者似乎并没有完全说服女儿,他们关于商业伦理道德的讨论还在继续。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个人更自由?

这一天,陈志武和女儿聊起了日本家族企业中,一种叫做“女婿养子”的模式:如果家族创始人认为他的儿子无力接管企业,那么,他将会从公司中物色一个能力最强的年轻男性,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男性。

结婚一年之后,再举行仪式将女婿收养为自己的儿子,正式成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

19世纪的日本,有很多家族企业如松下集团、丰田汽车等,都使用了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当时的企业发展有很多好处,例如,强化了家族企业的信任基础,接班人的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优中选优,能够给家族企业掌门人的亲生儿子带来上进的动力等等。

而实际上,一些研究也表明,日本“女婿养子”掌控的家族企业,平均业绩要高于亲生儿子掌管的企业。

但在出生于新时代的小女儿陈笛眼中,这显然是违背人性的一种做法。

她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反对——

“我不喜欢日本的那种安排,因为那等于把他们的女儿,变成了为家族企业找接班人的工具。”

“为什么他们的女儿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去谈恋爱,去安排她们的一辈子呢?让她们为家族企业做出这样的牺牲,是不公平的。”

“这么功利的目的,贬低了婚姻的价值。”

但实际上,婚姻作为经济交易的手段,不止是在传统的中国、日本,过去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过去,对于普普通通的个人来说,婚姻是养子防老,经济互助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单位的起点。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婚姻是让企业做大做强的手段。

韩国最大的30家财团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纠缠不清的家族网,换句话说,这也是一个生意网络。

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情况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因为如果社会的法治可靠,契约正规合法,外部金融市场也足够发达,那么这种靠婚姻拓展起来的生意网络,必要性就不大了。

作者告诉女儿,人们总是认为经济、市场是冷冰冰的,什么都是交易、都以货币计算,没有“人情味儿”。

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市场的深化发展,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没有爱情,没有“人情”,只有利益。

在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连婚姻和家庭,都会要跟商业目的、利益交换捆绑在一起。

商品交易、金融交易的市场化发展,意味着许多人际利益交换从婚姻、从家庭家族中剥离了出来,家庭与商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清晰了,淡化了婚姻与家庭的经济交易功能,强化了感情功能。

一句话,让“利益交易”留给市场,让“人情温馨”回归家庭。

因此,法治发展、市场发展,能够解放个人,给个人更多的自由。

给女儿的信

其实,除了作者给女儿讲述的各种商业知识之外,这本书还附录了两封他写给女儿的信,其中有许多充满了爱与尊重的话语,值得高亮收藏:

“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你们不要管我们的愿望如何,只要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我们就开心。”

“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年老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不会让我们成为你们经济上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应该为自己买好养老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之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一代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使自由最大化!”

在金融市场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还要“养子防老”,那就对子女过于不公平了。

如果你们是出于爱而生小孩,那么,必须为这种选择付出代价。长大之后,他当然是他自己的人,享有不属于你们的独立人格,而不是你们的产权。

你们一辈子的幸福,将最终来源于个性化的生活,而不是金钱财富或别的什么。你们的一生,还是得由你们自己掌握,也将由你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定义。

最后,作者对女儿说: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这是最具体的爱。

写在最后的

整本书看下来,最令我动容的,还是父亲和女儿谈话的时候,那种平等、自由和尊重的态度。

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不是“你必须听我”的傲慢,更不是“你还小,这些不必懂”的敷衍。

作者在书中说过,他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从小到大,跟父母、兄长没有过真正的对话交流,到今天这种缺憾已经没办法弥补了。

而他不想和自己的孩子也重蹈覆辙。

他一直认为,如果女儿今后跟他保持联系,只是因为他是她们的父亲,而不是因为和他谈话投机,那将是一种身为人父的失败。

我想,他做到了这一点。

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是因为作者自己是专业人士,才可以和孩子进行如此高效而有建设性的沟通。

但我认为,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亲子沟通方式,这是比传授专业的商业知识更为重要的。

因此,即便你和孩子都对商业不感兴趣,这本书依然会带给你启发:世界五彩缤纷,都是可以交流的话题。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与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

以上。

你是怎样跟你家娃谈“钱”这个问题的?欢迎留言。

「壹荐」

《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财富》

陈志武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

Summer姐姐

资深电视人、综艺达人

热爱一切八卦,对世界永远好奇

猫奴、吃货、爱购物

在意生活品质,更喜欢种草

坚决不过“没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导美好的亲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