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启东人家的女儿一般都会绣袜底花,启东人叫“绗(hàng)袜底”。袜底花与如今的鞋垫相似,但比鞋垫薄,且固定在鞋底。一双鞋底纳好,把绣好的袜底花纳在鞋底,缝上预先做好的鞋面,一双袜底花鞋子就完成了。
袜底花,是一双鞋子的点缀。有袜底花的鞋子可称得上是手工艺品。没有的,只能算是一双普通的土布鞋子。乡下女子做鞋时,都喜欢在鞋底里加上袜底花。这种鞋子淳朴美观,韵味全在袜底花上。而袜底花,功夫全在绣花上。
袜底花的绣成是一个繁复的细致活。袜底用两层白棉布剪成鞋底轮廓,用白棉线打底,针脚交叉且细密。一针针一行行将袜底缝满,然后根据花样设计,用五颜六色的棉线绣上花。
花样的题材很宽泛,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吉祥字、祝福语,只要心里想得到,就能绣出来。姑娘们偏爱的图案多是喜鹊闹梅、鸳鸯戏水、年年有鱼。喜鹊闹梅,取谐音喜上眉梢,表现了吉祥喜庆、生机盎然的生活景观;鸳鸯戏水,自然是对纯洁美好的爱情的描摹;年年有鱼,则蕴含年年有余,生活富裕的意思。这些农家女子即使在艰辛的环境里,也无时不透过花样期冀着一个璀璨的明天。
袜底花中,还有“花好月圆、吉祥如意、步步好运”等字。而“福、禄、囍”三字更受姑娘们的喜爱。“禄”字方正和“喜”双连比较简单,“福”字的变体饶有趣味: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胖或瘦,或扁平,或扇状……最吸引人的是“十福图”。十福,寓意十全十美。一只袜底,脚掌处分两格,脚心处分一格,脚跟处分两格。一只袜底五格,一双十格。一格一字,十格十形,十个福字,自为韵调。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娟秀精致,有的古朴典雅,有的方正规矩……十福,多用红棉线绣成,字体间用花纹或草边互联,颜色搭配清丽脱俗,相映成趣。把书法、颜色、绣艺合为一体,使得本来平实的方块汉字魂魄俱存,神采逸扬。这样的妙品,不知是哪位民间艺人苦思冥想出来,口授心传。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子便用五彩线,一针针一行行绣绘着梦境里洒满阳光的日子。她们像殷勤的苦菜花一般,以淡淡的素馨点染着寂然的乡野。
随人的灵性,一样的活儿有十样的做法。乖巧的手和拙笨的手有明显的区别,手艺好的女子,赢得人们的羡慕称颂,花香一般散播开去。女红如何,亦是评价女子是否贤惠能干的重要尺码,甚至找婆家也会以此来衡量。
农闲时节,姑娘们聚在一起,一双双荷锄、摘棉的手,拿起针线在袜底上绣着天上人间的风景。裁、剪、描、刺、挑,深深浅浅,拐弯抹角,鸟飞鱼游,以及云头、水纹、花边、草格……一件件淳朴的手工艺品,宛若一朵朵绚丽的花儿,从乡女的手上摇曳而出。
男女老少穿上这样的鞋子,脚底下舒服,心里更舒畅。这些出自农家女子之手的工艺鞋子,在不被人注意的袜底花上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们可以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女子结婚的嫁妆之一,还可作为馈赠的礼品。有的伯伯或婶婶家,膝下有儿但无女,邻家女子便做了一两双袜底花鞋子赠予他们。老人家捧着鞋子欢喜得爱不释手,甚至藏在箱子角落舍不得穿。
到了出嫁的年纪,姑娘们置办嫁妆时,袜底花鞋子是她们筹备时间最长的细软嫁衣。按照启东风俗,新嫁娘三天里,附近的姑娘们多要一起去观看新娘的嫁妆。新家具、新被褥、新衣服,尤其是新鞋子,主要看袜底花。新娘大大方方地打开鞋箱子,心灵手巧的新娘做有二十多双袜底花鞋子,花花绿绿满满的一箱子。每双鞋子袜底花与鞋面的式样、颜色、风格搭配协调,古朴精致。姑娘们于是啧啧称赞,和新娘切磋绣艺,互相学习。
也有青年男女相互暗恋。有一天,小伙告诉姑娘,他要去参军了,要去很远的地方。姑娘眼神里流露出不舍,顺下睫毛“嗯”了一声,转身跑了。留下小伙呆立在原地。
洋油灯下,姑娘拿起针线,针儿走,线儿随,一行行针脚,彷如一行行字,字字都是相思情。袜底花,姑娘的心。小伙穿上姑娘做的袜底花鞋子,踏上征途,戎马保家国。
来源:启东市检察院(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