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长施红卫就是要挑战杯水不溢

接近一年时间里,路人时不时会在杭州解放东路看到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中年人,黑黑瘦瘦,背着一个瘪瘪的旧书包,每看到一个井盖都要踩上几脚——他就是施红卫,杭州市建委建管中心路网统筹推进处副处长。

  年9月,杭州市建委成立迎亚运道路建设专班,为杭州条迎亚运重点道路建设项目都配备了“路长”,全过程介入亚运道路项目建设、施工、验收、移交等环节,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施红卫就这样成了一名肩负重任的“路长”。

  跟着施红卫重走亚运道路,才知道,原来他踩的每一脚都有玄机:沿着井盖边踩一圈,是感受井盖边与地面是否有高低差;井盖中间再踩一脚,看是否有松动或翘脚;有时候还要踢一踢路沿的排水沟盖,看会不会因为松动而绊倒人。

  别人路走多了费鞋底,施红卫路走多了费鞋面,因为踩、踢都是前脚掌用力,总是鞋面和鞋尖先有折痕和磨损。

  “哐”,脚下传来一声金属闷响。“这里松动了。”他一边用手机拍下周围标志物,一边把信息反馈给负责路段维护的单位,安排人修护。这段时间杭州频繁暴雨,包括解放东路在内,条亚运道路均未出现大面积积水,算是经受住了强降水测试。

  年9月到年8月,施红卫打了从业33年来最艰难的一仗。根据“路长制”工作方案,施红卫担任第三组组长,主要负责上城区辖区范围27条地铁重建道路的推进工作,同时配合其他“路长”共同协调推进地铁重建道路。“所以实际上我需要统筹条地铁重建道路。”有将近一年时间,他几乎每天骑着小电驴奔走在各个施工现场,只能用书包装着纸、笔、一把卷尺和不离身的降压药。

  这条道路,建设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多”——涉及的参建单位多、管线单位多、交叉作业多,所以“路长”除了做好质量监督员,更要当好大管家。与建房不同,修路需要流动作业。“进组的第一天,我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条地铁重建道路进行图纸解读和实地踏勘,重点掌握项目的难点与重点。”施红卫说,找准项目推进的关键线路,才能会同各建设主体按照时间倒排要求,为工程顺利推进和后续移交提供基础保障。

  现场解决各种“拦路虎”是施红卫的工作日常。曾有一日,他在钱江路渔人码头站工地检查时,被项目总工拉到施工路基上的一处井道旁,现场刚刚发现管线综合图上居然在这里遗漏了一根直径毫米的横穿给水管,如果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该路段的二次交改和下一步施工进度。

  怎么办?一个个电话从工地现场拨出,地铁、上城区基础中心、电力、水务、通信……一个个部门派专人赶来,直接开现场会,重新调整方案。“后来复盘时才知道,给水管并不是少了,而是原本规划的预埋位置有特殊功用,不足以通过一根直径毫米的给水管,不得不迁改。”施红卫说。

  迁改方案终于落定,结果一看,直径毫米的水管缺货了。好在施红卫是一个入行33年的“老城建”了,电话打了无数个,终于从省外调剂到了水管,按原计划完成迁改。

  复盘杭州亚运道路通行环境建设时,常常能听到一个关键词——杯水不溢。就是说道路通行后,即使以70码的速度行驶也没有颠簸感,放杯水在车上也不会溅出来,这其实非常考验建设质量。因为要达到“杯水不溢”的要求,落到数据上,就要精确到“毫米级”,比如百米内道路平整度差不超过1.5毫米,道路井盖与井框高度差不超过2毫米。

  这种说法靠谱吗?“靠谱!”因为施红卫真的每条路都做过实测。

  凌晨3时的杭州,路上车辆最少的时段,一辆小面包车载着他以城市道路最高限速在解放东路上疾驰,面前是一左一右两杯差不多齐杯口的水,和一部测速手机,跑完一条路就用纸巾擦小桌板,只要纸巾上有水渍,质检就通不过。“凌晨5时以后路上车多起来,速度跑不起来,测试就没法做了。”杭州条亚运道路,每一条都经历过这样的测试检验,很多个凌晨3时的杭州,都留下过施红卫和“路长”们的身影。

  在施红卫身上,能看到杭州全市21名“路长”共同的印记。“直到现在,亚运道路移交都完成了,我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手绘图、迁改草案……还是一个都不敢删。”施红卫看着眼前绘有“亚运车道”字样的解放东路说,对他们而言,每条道路都是他们的作品,“这些城市道路不仅仅是为亚运建的,更是为通行更顺畅的杭州建的,我们更用心一点,道路建得更好一点,才能用得更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