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西方人拍摄的老照片,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图片所呈现的是年前后山东泰安府的街头景象。
小编对这些照片进行了上色和清晰处理,以期大家能够更好地通过它们,走进那一段遥远的时光,走近那些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人们。
城外赶集人年的泰安城外,路边站在一群前往城内赶集的人,站在手推车的年轻人笑着面对镜头,他的旁边是一辆体积很大的手推车,这种独轮的车子在当时的山东很常见。一名袖着手的中年男子站在他身后,胳膊上挎着一只柳条编成的篮子。
当地的年轻人和上图为同一场景,一个带着瓜皮帽的年轻人背着手打量着面前的独轮车。车子很新,大概正在出售中。
涵洞之下泰安城边的一座铁路桥涵洞,周边居民经常从这里通过,因而变得十分热闹。人来人往,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旁边还有一些摆摊的人。民国已经成立,有人把辫子剪掉了,有人还顽强地留着。
水果小贩泰安府的城门洞前,一名卖水果的男子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着山楂、柿饼和花生。他的旁边是镶满门钉的泰安城门。
商铺门前泰安街边的一家店铺门前,年轻的女掌柜正坐在门前的石台阶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纳鞋底。这就是当年中国妇女的影子,每时每刻都在为生计忙碌着。
街头卦摊卦摊,是那个年代在街头最常见的一种生意。旧时生活艰辛,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总幻想着从未来中寻找一丝慰藉,卦摊刚好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食品摊小贩袖手站在流动的摊位后面,小摊上摆着馒头和火烧。泰安的驴油火烧是一道传统名吃,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所用材料有驴油、面粉、酵母、老面、芝麻、佐料等。吃起来外酥里嫩,满口喷香。
街头烹饪一名中年男子守着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手里拿着食材正准备下锅。他头上戴着一顶软檐的单布帽,这种样式的帽子在当年的泰安府并不常见。
门前的妇人三名当地妇女站在门口聊天。房屋低矮,一面墙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屋门很窄,门前晾晒着一件衣物。墙砖上有孩子的涂鸦,上面写着“王瑞喜”的字样。
晒太阳的老太太老太太坐在自己门前晒太阳,手里拿着长烟袋。一只土狗卧在旁边陪伴着她。天气寒冷,老太太穿着厚厚的棉袍。她所坐着的条凳很厚重,非常有年代感。
母子俩年轻的母亲领着自己孩子走在大街上。母亲留着小脚,儿子戴护耳棉帽,衣服的前襟上有两个大口袋,这种儿童服饰也很难见到。
沧桑的脸孔站在镜头前的一名老年人,穿着破旧的长袍,因长期没有换洗,胸前部位已变得油光锃亮。虽然岁月在他脸上刻上了深深的刻痕,但老人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坐着的妇人坐在厨房里的妇人,旁边是一架风箱,在烧饭时,可以利用它给炉灶鼓风助燃。妇人同样穿着破旧的衣服,袖口处因长期劳动已经磨损。
雨后街景刚刚下了一场急雨,使地势低洼的街道积水成河。行人只能行走在路边的陡坡上。前景是一个看镜头的大男孩,旁边有小孩子在爬上爬下玩耍,更远处,还有一个看热闹的人,从矮墙后面探出半个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