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的跑鞋都在拼什么黑科技?
估计是都把钱烧在泡沫材料的研发上了。
前几个月NIKE发布EpicReactFlyknit跑鞋,主打的科技点就是中底NikeReact泡棉材料,号称兼具了缓震/回弹/轻质/耐久4种特性。去年9月Brooks推出了DNAAMP中底,还有Altra研发的Ego发泡材料,Saucony的Everun,NewBalance的FreshFoam,连ASICS的中底看点也从Gel胶转移到了Flytefoam……
纵观每家运动品牌,几乎人手一项招牌泡沫材料。
从世界上第一双跑鞋诞生起,跑鞋科技的风向标经历过很多阶段,有的主打缓震(没错,吸收地面的冲击才膝盖不会受伤嘛),有的加入稳定塑料片(嗯,内外旋有可能是伤病原因之一),有的是自然跑鞋(人类天生就会跑,跑鞋的过度保护才是受伤的根本原因!)……
靠,这么多晕圈的理念……
到底什么样的跑鞋才能让你跑得好,跑得无伤?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运动学教授BennoNigg曾经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结论是:
BennoNigg在研究里发现:跑者挑选自己穿着最为舒适的跑鞋是最有效且最能减少伤病的选鞋途径。
其实看看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跑者开始回归更纯粹地追求更舒适的脚感和跑步体验。眼看着Adidas靠着Boost系列的超强脚感逆势翻盘,趋势风向开始改变,像双密度中底、塑料稳定片、鞋底中桥这样的稳定控制设计开始没那么受欢迎了,而脚感软弹的新型中底泡沫材料每次一推出都能激起大家的兴奋点。
如今对品牌来说,你有没有既软又弹新型泡沫材料当中底才是热点王道!
Foam,意思是泡沫,也是中底泡沫材料的统称。
最早带起这股潮流的无疑是Adidas的Boost。虽然早在70年代跑鞋设计里就已经在添加缓震材料了。但从Boost开始,仅仅缓震已经不够了,所有的材料都开始主打能量反馈。
说是“能量反馈”其实有点不科学。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跑鞋本身不会凭空产生能量,而是跑者落地时与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这股力量让你能够顺利蹬地向前运动。
如果你脚下垫了个软的东西,那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你对地面的压力。传统EVA材料的跑鞋在落地过程中可能会吸收40%-60%能量,缓震是缓震了,但也会夺走蹬地时的反作用力。
这也是为什么追求速度的跑者更倾向于选择比较轻、缓震更少的竞速跑鞋。
所谓的“能量反馈”只是品牌推销的说法,所谓的回弹感其实就是要减少跑步落地时的能量损失。如今从Boost到最新React材料,新型泡沫材料可以在不牺牲缓震的同时把能量损失控制在30%以内,无形中增加蹬推力,让跑者有一种全新的回弹感受。
以前的跑鞋似乎要么够软,要么够弹,没有哪双鞋能真正兼具二者。要达到柔软的脚感,得靠中底材料“吸收”掉冲击能量,相反的,如果要获得最大的回弹,往往得依靠坚硬的材料保留这部分能量。
新型的泡沫材料让这两种特性精准结合,让跑鞋变得既足够柔软又能快速回弹,良好的缓震可以对关节额外的冲击力,但在受力时具备一定的硬度,让你能够有力地蹬地启动。不会像以前那种棉花糖式的EVA材料,软绵绵的使不上劲。
想象一下,在枕头上跑步和在蹦床上跑步的感觉,区别就很明显了。
虽然各种新型的泡沫材料带来全新脚感,让很多跑者趋之若鹜,不过也不能打包票每个人都适合,毕竟适合所有人的跑鞋是不存在的。
每个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重、步态、配速和跑量,每一家的泡沫材料配方也不一样,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最舒服的脚感”的定义也不一样。
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基普乔格之前评价NIKEReact的时候也说过,虽然脚感不错,但对他来说只适合平时随便跑跑。
有的人会觉得穿Boost腿酸,更喜欢SauconyFreedomEverun的软弹,有的人比赛的时候喜欢穿ASICS,但平时跑步喜欢Hoka的脚感……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儿。泡沫的柔软程度,在脚底回弹的时机,材料的耐久度……都会变成细微的感受差异呈现在跑者体会到的脚感中。
估计也没有运动品牌想研发一种适合所有人的中底材料吧。每一家品牌都在向着更软更弹的大方向研发,但打造出的跑鞋体验还是会各有不同,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跑者。
这么多不同脚感的鞋都摆在你面前了,
你自己来决定,什么是最适合你的。
未来跑鞋的趋势可以想见,仍将是聚焦于新型泡沫材料研发的激烈竞争,也许能衍生出更牛逼的中底材料!
对跑者来说,品牌开发出各种不同口味的脚感,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寻找到最适合你的那双跑鞋。
WordsEditedfromJonathanBeverly
PhotobyMitchMandel
跑步丨健身丨装备丨伤病丨营养丨风格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