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权与基金经理,可能并非你想象的那样邪恶

基金经理和场外期权那不可不说又万分邪恶的消息已经刷屏了,目前很多主流财经媒体对此事已有了报道,但是诸多基金公司却对此矢口否认,实属意料之中:据说牵扯面太广,事情的具体细节可能一时半刻也需要梳理清楚,总之,让子弹先飞一会。

一、期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给你解释清楚

在国内,股票有一个方向,期货两个方向,期权有四个方向,神器吧。股票的一个方向是指诸多散户对于A股一般只能靠“低买高卖”而赚取差价获利(虽然有融券可以做空但是在国内这个仍然比较鸡肋,后面会详细说);期货就不一样了,做过期货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期货天然有两个方向,你看涨就做多,看跌就做空,且日内交易,T+0,缺点(同时也是优点)就是杠杆太高,仓位稍微重一点哪怕你判断正确也可能在短期的调整中因爆仓而折戟沉沙。期权这里就比较复杂了:可以买入看涨,卖出看涨,买入看跌然后卖出看跌,是不是有点晕?

这里用简单的方式跟大家解释下。

我们用保险去理解期权,这样会通俗很多。记得之前几家保险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险种:新冠险和隔离险,分别是针对感染新冠疫情的投保人和被隔离的投保人。如果你害怕中招或者被隔离就购买这两种保险就ok,这个时候你买入的一份保险就相当于买入了一份期权,同时也是和保险公司做了一份对赌:保险公司赌你不会得新冠,不会被隔离,或者这二者发生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在这个交易中保险公司是这两份“期权”的卖方,而投保人这两份“期权”的买方。

我们来分析一下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保险公司的判断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投保人中招和被隔离的概率是很低的,保险公司卖出大量相关险种赚了很多钱,对于少数要赔付的个人支付相关的费用,由于这个概率很低(一般由精算做出判断,其概率是高还是低),所以这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可今年后来上海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三月以后大量的人中招,越来越多的人被隔离在自己的小区,这种保险就第一时间下架了。因为这时候发生赔付的概率大大提升了,作为“期权”的售出方此时就很危险:如果大量赔付事件发生,要么保险公司因为大量支付赔款而亏损严重甚至破产,要么选择违约拒赔因而损失保险业的信誉。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保险,也是对于期权的最好又最为通俗的诠释。这里我们看这样几个点:第一,我们的印象当中保险公司都是比较赚钱的,其利润的来源在于卖出大量“期权”;第二,卖出的期权必须是一件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事情,而且综合来看必须是发生概率非常低的事情(必须是有一定发生的概率,而且需要制造一定程度的焦虑,否则根本没人买,或者就是纯智商税);第三,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投保事项的发生概率——这是一个动态的事情,随时会有变化,例如上文中所举的例子。

看到着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已经得出结论:卖保险(期权)比较容易赚钱,所以是不是在刚才说得四个方向中,卖出看涨或者卖出看跌期权相对来说更容易赚钱?

答案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如果要进一步弄清楚相关问题,就必须从一位投资大师说起。

二、巴菲特与期权交易

巴菲特在年金融危机后,对于衍生品真的是深恶痛绝,他曾将衍生品比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彼时美国的衍生品市场极其夸张,很多产品的设计已经抽象至极,你可能根本搞不懂谁在卖出什么,谁又在买入什么,本身在金融市场,交易的都是风险:你的每一笔交易都有可能是接过来一个烫手山芋,而对于对方来说可能是踢出的一个不怎么友善的传球。对于传统型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而言,老巴拒绝乃至贬低包括期权在内的衍生品实属意料之中。

但巴菲特真的是完全拒绝期权么?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巴菲特也是一个期权的大卖家,但为了厘清概念,我们这里不用保险公司的例子说巴菲特卖期权的故事:换一种概念:租金。

巴菲特的持仓中有大量的可口可乐,这是众所周知的,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的老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卖出,好资产好股票也许一辈子也不卖出,这是正常的,但巴菲特也绝对不是死拿,好股票每年都会分红,美股市场上有些好公司,如好市多一年会分红四次,分红的资金相当于利润,那么租金一说怎么来的呢?巴菲特通常会卖出大量可口可乐的看跌期权,就好比现在可口可乐的价格是62.97美元/股,老巴判断价格不算低了,未来如果能够跌到48美元那他会加仓,怎么办呢,他就卖出半年后48美元行权的看跌期权,如果不行权,那他纯粹赚个期权费,相当于持有可口可乐的“租金”(因为这个事情他只要持有相应数量的股票就可以一直一直做下去,美股交易非常活跃,卖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不缺接盘侠),如果半年内真的跌到48美元,买入者行权,那他正好可以以48美元的价格买入可口可乐。老巴一直强调的“好公司,好价格”,就是这个意思。

三、本轮事件中的场外期权是怎么回事

回到本轮事件,这个基金经理的新型老鼠仓场外期权是怎么回事。

要说场外期权,就必须先说场内期权,也就是做期货的朋友熟知的期权,目前在交易所已经明确挂牌交易的期权品种,也就在昨天,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上述三大豆系期权的上市,意味着大豆产业链系列品种正式实现期货期权产品全覆盖。目前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总量已达99个,距离整百关口仅一步之遥,结合目前已公布的新品种排队情况来看,年内有望破百。

不过这都是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操作难度极大,空间也极小。相比而言,个股期权的诱惑力大太多了,一个小票,不需要多少资金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甚至在明面上,这么做都不一定会伤害基金持有者的利益。

有这种好事?

是的。随着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很多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单只基金的管理规模就突破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基金的前十大持仓我们都是看得见的,所以这部分钱是不会动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自身管理超过10亿规模的产品,那拿出其中1%,也就是万来,已经可以在“市值管理”中做很多事情了,此时如果锚定了一只小票,提前布局一下场外个股看涨期权,通过机构代持的方式,可能几天之内也就财富自由了。

我们知道,如果对标股指期权,指数涨个几个点,可能相对深度虚值的期权品种的涨幅都是几倍甚至数百倍,场外期权如果了再加了若干杠杆的那涨幅就更加惊人了,而且代价是很低的——最多你的保费打水漂了。

所以,在公募基金大限薪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为了个人利益搞票大的,即便目前没有被完全证实,但至少在商业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四、怎么看呢?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长期而言,中国资本市场衍生品发展严重滞后,管理层对于衍生品发展迟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发展路径,有的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近些年在商品领域倒是上了很多衍生品,但对于资本市场领域,尤其是权益市场领域的衍生品建设迟迟不愿意放开:目前虽然有上证50,沪深,中证以及中证相关的衍生品,但此类衍生品门槛过高,没有迷你版,杠杆过低,不利于散户参与交易。表面上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实际上则是面临股市单向暴跌时投资者要么蒙受账面巨额损失,要么选择割肉离场,对于个股而言,虽有融券业务,但是门槛极高,成本也不低,对于单边下跌行情完全是无计可施。

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对于衍生品投资,公募基金是严格禁止的,部分公募产品规模极大,但处于完全的单边多头策略而无任何保护。也从侧面说明了衍生品市场亟待发展,早日让诸多个股期权从场外发展到场内,让投资者都能根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明明白白参与其中。

资本市场历来是一个完美的“利维坦”世界的模式,真正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在这其中,不存在什么盟友。甚至不存在什么主力和散户,很多大资金只要操作不当,照样被散户或者其它的大资金吃干抹净,所谓的主力未必就是镰刀,所谓的散户也未必就一定是韭菜。

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还是要把美国曾经走过的路重走一边,这并不代表美国的就一定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市场是真正的成熟市场,任何市场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国内期权乃至衍生品市场终将走向成熟,上一个世代的老鼠仓在今天看来可能low到可笑,当下这种新型的老鼠仓也就是西方市场玩剩下来的东西。衍生品不是蜜糖,也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也必将走向成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