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世纪的西域地区,充斥着无数的国家。
史有记载的就有西域36雄国之多。
称雄国是褒奖,稍许夸大,因为这些国家实事求是说,都属城邦国家,一个城市加上周边区域就成了一个国家。真正实力,只能说呵呵呵,和中原帝国,草原游牧帝国比,无疑是弱势一方。
这36个国家,在中国史书中皆有记载!
(西域国家)
但能让国人心心念的无疑只有一个,那就是业已消失的神秘古国:楼兰
至于根源,无数诗句的演绎是其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样的诗句,在中国为数不少,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那闻名遐迩的楼兰美女(古尸)了。
出土于年的女性干尸,历经年风沙侵袭,得见天日那一刻轰动一时,也让楼兰这个标签化的名称,在不复存在后,又一次成了所有人谈资和热点,进而确认了古楼兰人属:欧罗巴人种。
两大因由加持后,无数人难免要问,这楼兰有何神秘,为何在无数诗词中,成敌人代名词?
(楼兰美女复原图)
这就需要追溯历史了,看看当时格局了。
楼兰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史记·大宛列传》原名鄯善国。
后续在《汉书·西域传》中记录了楼兰相对汉朝的位置: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按照这个位置描述,结合现代经纬线之后,楼兰古国的位置大概在今: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区域,也就是神秘的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一个户不过千五百七十,口不过一万四千一百的弹丸小国,在今日看不过一乡镇街道办的水平。
它为何能成诗词中华夏文明的宿敌咧?
(东北亚格局)
说这就要回顾汉朝、匈奴、西域历史,还有当时大国竞和关系,国际走势。
汉朝时期的东北亚大陆,无疑是两个大国决斗的舞台,其他小国的选择只能是选边站队。
匈奴强盛一时武力横绝天,就如今日漂亮国一样,汉初只能推行和亲怀柔,互市贸易,求和平。
汉朝则是另一个大国,初期因承接秦末烂摊子,百废待兴,面对强悍的匈奴只能低调隐忍。
强大的匈奴,眼见的汉朝隐忍,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
这时光内,匈奴单于都敢写调情信调戏刘邦遗孀吕后,算得上有恃无恐啊。
后续的汉朝三任君王,从汉惠帝到汉文帝汉景帝,也因为国内分封诸侯王问题,经济恢复问题,而不断推行怀柔和亲政策,一而再再而三忍受气焰嚣张的匈奴人耀武扬威。
但,这样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因为战斗民族除了会隐忍也会爆发。
时机对了,人对了,就能一鼓作气找回场子。
(找场子)
这不,对的时机和对的人,都在汉武帝时代出现了。
历汉文帝景帝两朝努力,汉朝经济发展,诸侯国叛乱平定。到汉武帝时,一纸推恩令终让原本众多的国中之国,变成过去式,汉朝有了全面的动员能力,可以直面北方强敌。
这是经济政治上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时机,除了时机之外,汉武帝的雄才武略,还有帝国双臂霍去病卫青的横空崛起,也成了汉匈决战的关键因素:人。
随后岁月,汉朝和匈奴,这两个东北亚大地已知的最强大国,开启了一场国运之战。
面对两强相争,西域诸国不得不面临选择。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国家,楼兰虽然国小民少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个遏控丝路的关键节点,当然让超级大国重视无比。
两强相争,在夹缝中生存的楼兰也有苦难言。无奈之下,只能施行灵活的外交政策,由此才有了墙头草一样的对外政策。简而言之,那方占优势,他就跟随那方。
(楼兰古国)
汉匈战争初年,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开启了汉朝和西域交往序幕。
随后为了安抚和拉拢西域诸国,汉朝不断派使者出使西域交好各国,楼兰当然是需要联络的对象。
但当时楼兰国君,却是坚定的匈奴拥护者,受匈奴庇护的楼兰,对待汉朝使者可谓恶毒无比。
不仅给匈奴通风报信,让汉朝使者举步维艰,甚至还打劫汉朝派遣的使者。
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元封三年(公元前年),挥军东进打败卫满朝鲜之后的汉武帝,决定率军西征讨伐楼兰。
面对强悍的汉族军队,弹丸之地的楼兰不堪一击。最后投降了汉朝。但悲剧的是,楼兰的战队,因为靠近匈奴,变得不靠谱起来!不久后,楼兰受到了匈奴攻击,弱小的楼兰无法抵抗。
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最笨的办法。
那就是,我不站队了,你们两都是大爷,我都称臣当孙子。
可即便称臣当孙子,楼兰依旧不安稳。
匈奴很近,汉朝很远,鞭长莫及就是如此,后续扣押与匈奴的质子侍子安成了楼兰国王,因为长期的匈奴生活史,让他对匈奴非常忠心,进而获得了匈奴的联姻。
从此之后,汉朝和楼兰关系破裂,楼兰也因为这朝秦暮楚之后的背叛,成了成了汉朝公敌。
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战胜它。
面对弱小的对手,我们宽恕它。
但一个对手,即弱小,又狡诈,还首鼠两端,这左看右看都不符合汉帝国长久的信仰。
由此才有了对楼兰的念念不忘,因为太讨厌,太赖皮,很有鞋帮下面口香糖的感觉。
这样的人或者国家,往往更让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