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板铁条绑棉鞋底,老北京的滑冰与今天有什

老北京的滑冰概念与今天不同,形式多样,不止比赛速滑、花样表演。历史也很悠久,现在能看到清乾隆年间八旗冰操的历史写真。为慈禧太后表演花样滑冰的吴桐轩,上世纪三十年代每年冬天还常于北海漪澜堂前献艺。四十年代,冬季北海公园的双虹榭与隔桥都是群众免费的滑冰场,时间由下午直至公园关门以前。滑冰的男性,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常常自发排成一列“长蛇阵”,每个人拉着前面人的衣襟绕场速滑,最后向内卷成一堆,哈哈齐笑:“明天见了!”

吴镝摄

提起滑冰,八十多岁的老北京人总要回忆起“冰床”,这也应算是滑冰的一种,尽管不属于运动滑冰。老北京城原有护城河,冬季结冰,临时变成交通线。关厢有农户发明了冰上交通工具“冰床”,多为“排子车”的车板倒扣,每架可载五六人,由一人推送即可滑行。“冰床”收费极低,可随时上下,十分方便,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冬季老北京护城河上的特殊一景。

还有“冰车”,这是老北京儿童冬季自制的一种玩具,在一块不大的木板下面钉上两根“豆条”(八号铁丝)即成。坐在上面两手各持一棍,便可滑行。玩的地方多选什刹海或护城河等地冰面上。

长途滑冰赛会,名为赛会,并无组办方,是爱好长途滑冰者的自娱自乐。当然,好看热闹的大有人在,赛会时自然热闹非凡。其出发点为东便门外的“二闸”,目的地为通州,往返为胜。须滑到通州再返回二闸,以买到“通州三宝”之一的万通酱园的大块酱豆腐为证。因不计时,不断有胜利往返归来的,都算优胜。二闸岸上的无数观众,只要看到一手高举一小碗返回出发点的滑冰者,便欢呼欢迎,好不热闹。上世纪三十年代,二闸夏季泛舟和冬季看滑冰,一静一动不同意境,都是老北京的特殊景点。

再说二闸滑冰的一般情况,自由滑更有可观的。因那时滑冰少有现代的冰鞋,一般都是自制的,最简便的“冰鞋”,在木板下加上铁条,绑在棉鞋底上即成。

“技巧不在家伙妙”,别看土冰鞋的冰刀前无齿,铁条无刃,更谈不上里外刃,也能滑出一些花样。当然都是比较简单的,多半利用武术的功底,如改变倒滑须“旱地拔葱”,跃起,拧身,转向,再落在冰上才成。至于花样,多模仿京剧中的动作,如“探海”“射雁”“朝天镫”等。

当年二闸滑冰是老北京冬季热闹一景。儿童也有滑“冰车”的和表演特技的。什么特技?如“燕子三抄水”“童子拜观音”便是。“燕子三抄水”是“探海”的范儿,向前滑去两臂斜向上举,右腿不许弯,俯身向下接近冰面三落三起为胜,取名“燕子三抄水”。

“童子拜观音”动作是双手合十,只限右腿换姿势,左腿不许动,依然能左右转向前滑行,然后右腿上提,变“朝天镫”式,继而改跪拜,再移腿向前平伸。但一套动作难能做到完美,常在最后移右腿向前时失误,造成滑冰的儿童平躺倒在冰面上被滑出很远。大家都笑,拜观音的童子自己也笑,为“童子拜观音”又增加一名称:“老太太钻被窝。”

新年试笔,忆旧记趣。

(原标题:闲话老北京的滑冰)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李滨声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524.html